[发明专利]一种全天候无间断工作的吸尘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41174.6 | 申请日: | 202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2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鑫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鑫森 |
| 主分类号: | A47L5/12 | 分类号: | A47L5/12;A47L9/00;A47L9/20;A47L9/10;A47L9/14;A47L9/12 |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马光辉 |
| 地址: | 257299 山东省东营市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天候 间断 工作 吸尘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天候无间断工作的吸尘器,包括底座,底座上部安装过滤桶、过滤桶一侧设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进气口穿过过滤桶的外壁延伸至过滤桶内部,第一风机进气口与通孔连接,其他通孔安装过滤装置,隔板的上部直管,直管表面设有第一反吹管,每个第一反吹管朝向一个过滤装置,直管的上部设有弯管,弯管表面设有第二反吹管,第二反吹管穿过隔板,隔板上部密封隔离,弯管和直管分别与储气装置相通,过滤桶一侧设有吸气口,吸气口端设有第三阀门,隔板下部设置第四阀门。优点:在不停机时,实现清灰、更换集尘袋的工作,节约了时间,工作效率高;采用两套反吹系统,易将灰尘残留清洁干净,采用两套吸尘系统,反吹时不影响吸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全天候无间断工作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现有的工业吸尘器主要依靠其内设置的过滤布袋进行过滤除尘,经过滤后的空气再经真空泵排出。但是,布袋式除尘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布袋上很快积满灰尘,造成布袋堵塞,影响吸尘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手动振尘及脉冲清洁两种方式。
手动振尘是将布袋上积聚的灰尘振到收尘桶内。手动振尘存在劳动强度较大、清洁效率较低、清洁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脉冲清洁式的清洁方式在使用时需要配套空气压缩机,通过气管连接吸尘机内部的气包完成。但是,空压机的体积庞大,很难和吸尘机配套移动,不方便使用。
以上两种除尘方式,大都需要停机清理,在清灰过程中影响了吸尘,特别是工业吸尘器,需要做到不间断工作。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5286719 B,虽然解决了清洁过滤装置的问题,但是由于采用一套清洁系统,其清洁效果一般,且清灰时需停机单独清洁,清灰的过程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全天候无间断工作的吸尘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尘器不能实现自动反吹清洁过滤装置,清灰或更换集尘袋时需要停机,吸尘和清灰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天候无间断工作的吸尘器,包括底座、底座上部安装的第一过滤桶、以及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上设有第一风机进气口,所述的第一风机进气口穿过第一过滤桶的外壁延伸至第一过滤桶内部,所述的第一过滤桶上段设有将第一过滤桶内部上下隔离的第一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风机进气口与其中一个所述的第一通孔密封连接,其他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密封安装过滤装置,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安装延伸至第一过滤桶外部的第一直管,所述的第一直管表面设有若干与之相通的第一反吹管,每个所述的第一反吹管朝向一个过滤装置的口部,所述的第一直管的上部或下部设有延伸至第一过滤桶外部的第一弯管,所述的第一弯管表面设有若干与之相通的第二反吹管,所述的第二反吹管周围密封穿过隔板延伸至隔板下部,所述的第一隔板上部通过密封板将其与外部密封隔离,所述的第一弯管和第一直管分别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与储气装置相通,所述的第一过滤桶一侧设有通向隔板下部腔体的吸气口,所述的吸气口与第三阀门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过滤桶另一侧设有通向第一隔板下部腔体的第一反吹排气管,所述的第一反吹排气管内部通过过滤装置与外部相通,所述的第一反吹排气管顶部设有单向阀,所述的第一隔板下部腔体通过设置在第一过滤桶下部的第四阀门与外部密封隔离;所述的吸气口与第二吸气管并联,所述的第二吸气管安装第五阀门,所述的第五阀门与第二过滤桶内部相通,所述的第二过滤桶通过第二过滤桶内部的过滤装置与第二过滤桶外部的第二出气管连通,所述的第二出气管与第二风机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桶底部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的第二过滤桶一侧设有通向所述第二过滤桶内部的第二反吹排气管,所述的第二反吹排气管内部通过过滤装置与外部相通,所述的第二反吹排气管顶部设有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鑫森,未经林鑫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11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