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向牵引杆的退节点装置及退节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6688.2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7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范湘;邓娇;盛超;刘文松;王亚平;王习林;谭秋平;陈军;余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王宏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节点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垂向牵引杆的退节点装置,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端的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退出组件,退出组件包括对垂向牵引杆纵向连接端中橡胶节点进行退出的纵向退出单元和对横向连接端中橡胶节点进行退出的横向退出单元;垂向牵引杆置于支撑组件上,通过纵向退出单元和横向退出单元分别对垂向牵引杆两端的橡胶节点进行退出,可避免人工手持退出工具进行橡胶节点退出操作时工作效率低,容易对杆体内孔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垂向牵引杆的退节点装置,属于垂向牵引杆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用于将垂向牵引杆中的橡胶节点从垂向牵引杆的杆体中退出。本发明还涉及了垂向牵引杆的退节点方法。
背景技术
垂向牵引杆通常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结构中,主要起连接和减震作用。如图1-图3所示,在垂向牵引杆杆体的金属内孔1021中,通常会压装橡胶节点101,用以对轨道车辆进行缓冲减震,提高车体运行的稳定性和乘坐人员的舒适性。如图1所示,其中有一种垂向牵引杆,包括横向牵引端1A和纵向牵引端1B,横向牵引端1A中压装的橡胶节点101的芯轴与纵向牵引端1B中压装的橡胶节点101的芯轴互相垂直。
在车辆的运行过程中,橡胶节点会疲劳损坏,因此当橡胶节点疲劳损坏后,需要将压装在垂向牵引杆内孔中的橡胶节点退出,再重新压装新的橡胶节点。现有技术中,关于两端橡胶节点的芯轴相互垂直的垂向牵引杆在橡胶节点退出时经常存在下述问题:
1、牵引杆中橡胶节点的退出通常是由人工手持退出工具进行的,工作效率低,极容易因为操作不规范、用力不均等问题造成对牵引杆中杆体内孔的损坏。
2、现有技术中牵引杆的退节点装置多用于两端的橡胶节点平行设置的牵引杆中,没有针对两端的橡胶节点垂直设置的垂向牵引杆的退节点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垂向牵引杆的退节点装置,可对垂向牵引杆中横向牵引端和纵向牵引端中的互相垂直设置的橡胶节点进行退出,同时避免了人工手持退出工具进行橡胶节点退出操作时工作效率低,容易对杆体内孔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垂向牵引杆的退节点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垂向牵引杆的退节点装置,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端的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退出组件,退出组件包括对垂向牵引杆纵向连接端中橡胶节点进行退出的纵向退出单元和对横向连接端中橡胶节点进行退出的横向退出单元;垂向牵引杆置于支撑组件上,通过纵向退出单元和横向退出单元分别对垂向牵引杆两端的橡胶节点进行退出。
优选的,所述纵向退出单元包括纵向接收筒和纵向退出压头;纵向接收筒下端设有驱动件一,纵向接收筒固接于驱动件一的动力输出端上,驱动件一可驱动纵向接收筒上下伸缩;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圆形通孔,支撑组件包括与圆形通孔同轴连通设置且位于圆形通孔上方的限位支撑筒,限位支撑筒的下端孔径不小于圆形通孔的孔径,圆形通孔的孔径不小于纵向接收筒的上端外径,纵向接收筒可从圆形通孔中向上伸入限位支撑筒下部内侧承接被退出的橡胶节点;垂向牵引杆的纵向连接端置于限位支撑筒上端,纵向退出压头置于纵向连接端上端,纵向退出压头可将纵向连接端中的橡胶节点向下从杆体的内孔中退出并由纵向接收筒承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位于限位支撑筒侧方且与限位支撑筒同中心线的限位支撑座,垂向牵引杆的横向连接端置于限位支撑座上端;横向退出单元包括横向退出压头和横向接收筒,当对横向连接端的橡胶节点进行退节点操作时,横向退出压头和横向接收筒位于横向连接端的橡胶节点的芯轴水平方向的两侧,横向退出压头可将横向连接端中的橡胶节点从杆体的内孔中退出并由横向接收筒承接。
优选的,所述纵向接收筒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孔一,容纳孔一的内径大于芯轴轴心下端面的外径,容纳孔一的内径小于橡胶节点外套的外径且不小于橡胶节点外套的内径;当接收橡胶节点时,橡胶节点的外套下端面与纵向接收筒的上端面接触,橡胶节点下端芯轴的轴心下部和扁方位于容纳孔一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6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