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钛精矿干燥的分散进料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36674.0 | 申请日: | 2021-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齐建玲;秦洁;李里;彭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1/04 | 分类号: | F26B11/04;F26B21/00;F26B25/00;F26B25/02;F26B25/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精矿 干燥 分散 进料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散进料系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用于钛精矿干燥的分散进料系统,属于冶金原料生产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变钛精矿进料形态及下料方向,减缓钛精矿板结,提高钛精矿干燥效率的用于钛精矿干燥的分散进料系统。所述的的分散进料系统包括回转窑窑头座,所述的分散进料系统包括下料管和分散给料组件,下料管穿入回转窑窑头座内的输出末端与布置在回转窑窑头座内的分散给料组件连接;通过下料管进入回转窑窑头座内的钛精矿在分散给料组件的配合下由束状变成分散状,并从烟气主管上方输送至回转窑窑腔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进料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钛精矿干燥的分散进料系统,属于冶金原料生产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钛精矿是以含铁复合铁矿经选铁后的尾矿为原料,经选矿后富集得到,具有:总体粒度细,但粗细不均,小于200目(0.074mm)的颗粒比例达到75%以上;物料水分大,易结块,生产过程中进干燥机的实际水分一般在~9%,但最高时可达12~13%;比重大,真比重达到4.30t/m3;流动性差等特点。
钛精矿经电炉冶炼生产的钛渣是钛白、海绵钛等产品的原料。钛精矿进入电炉冶炼前要经过干燥脱水,否则容易引起电炉“放炮”事故。
由于钛精矿在选矿过程中使用的黄药、捕收剂、起泡剂等物质沸点较低,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将导致这些浮选药剂分解或挥发,随干燥后的烟气排出产生刺激性臭味,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钛精矿不能使用高温烟气直接干燥,只能采用低温干燥,限制了钛精矿干燥效率。
钛精矿低温干燥由直接干燥和间接干燥两种,直接干燥钛精矿损失大,灰尘大,生产环境差;间接干燥钛精矿损失小,环境相对友好,热利用率偏低,同时由于钛精矿粒度细,水分较高,在进料端容易板结在干燥设备内壁,增加设备负载,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变钛精矿进料形态及下料方向,减缓钛精矿板结,提高钛精矿干燥效率的用于钛精矿干燥的分散进料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钛精矿干燥的分散进料系统,包括回转窑窑头座,所述的分散进料系统包括下料管和分散给料组件,下料管穿入回转窑窑头座内的输出末端与布置在回转窑窑头座内的分散给料组件连接;通过下料管进入回转窑窑头座内的钛精矿在分散给料组件的配合下由束状变成分散状,并从烟气主管上方输送至回转窑窑腔中。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分散给料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储料套管和分散给料器,在所述储料套管中后段的侧壁上设置有朝向侧上方开的出料口,下料管穿入回转窑窑头座内的输出末端与储料套管的前端连接,活动的布置在储料套管内的分散给料器通过布置在回转窑窑头座外的驱动机构可绕自身轴向中心线自由旋转;通过下料管进入储料套管中的钛料矿在分散给料器的旋转驱动下从储料套管侧上方开的出料口呈分散状的进入回转窑的窑腔中。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布置在该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上的减速器,分散给料器伸出回转窑窑头座的一端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驱动电机为变频驱动电机。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朝向侧上方开的所述出料口其最下端与储料套管轴向中心线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向下呈45~60°夹角,然后向上延长135°。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分散给料器包括旋转支撑轴和分散给料翅片,所述的分散给料翅片沿轴向固装在所述的旋转支撑轴上,所述旋转支撑轴的一端伸出回转窑窑头座后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分散给料翅片为三至四组,各组所述的分散给料翅片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的旋转支撑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6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