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合板留缝的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5433.4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8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蓉蓉;黄文峰;郭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城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68;E04B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板留缝 填充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叠合板留缝的填充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包括支撑架、垫板、拉动机构和供料机构,支撑架包括两根底梁,两根底梁的两端均垂向设置有竖杆,位于同一端的两根竖杆之间连接有顶梁,拉动机构包括转动杆,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转动杆的两端均同轴线设置有绕线盘,绕线盘上绕设有弹力绳,弹力绳远离绕线盘的一端设置有挂钩,垫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挡片,挡片远离垫板的一端设置有供挂钩挂设的挂环,供料机构包括供料筒,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供料筒的支撑梁,支撑梁的底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供料筒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本申请具有便于对叠合板之间的留缝进行填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板留缝的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在叠合板铺设完成之后,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始终有缝隙,虽然对于整个施工结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后期验收时会有影响。
若直接对叠合板之间的留缝直接进行填充,不仅填充效果差,且填充的混凝土容易渗漏至下层造成污染,目前针对叠合板之间的留缝无法较好地进行填充。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对叠合板之间的留缝进行填充,本申请提供一种叠合板留缝的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叠合板留缝的填充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板留缝的填充装置,包括支撑架、垫板、拉动机构和供料机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底梁,两根所述底梁的两端均垂向设置有竖杆,位于同一端的两根所述竖杆之间连接有顶梁,所述拉动机构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同轴线设置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上绕设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远离绕线盘的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垫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远离垫板的一端设置有供挂钩挂设的挂环,所述供料机构包括供料筒,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供料筒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底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供料筒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力绳从绕线盘上放卷一段距离,然后将两根弹力绳底部的挂钩一一对应挂设到挡片顶端的挂环上,并将垫板从叠合板留缝处穿过并伸出至留缝外,再通过转动杆带动绕线盘转动,绕线盘转动的过程中即能够将弹力绳绕卷到绕线盘上,从而带动垫板向上移动并抵紧在叠合板的底面,此时将混凝土填充至垫板上,即能够对位于垫板上方的部分留缝进行填充;当混凝土凝结完成时,将其中一根弹力绳上的挂钩从挡片顶端的挂环上取下,锤击垫板并使垫板从填充完成的混凝土上脱落,然后通过另一根弹力绳将垫板从填充完成的留缝的旁侧拉出,以便于对下一处留缝进行填充。
可选的,所述转动杆上沿转动杆的径向方向设置有握持杆,所述握持杆上穿设有插接件,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转动杆的外部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上周向分布有多个供插接件插设的插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手持握持杆对转动杆进行转动以使弹力绳绕卷到绕线盘上,当弹力绳将垫板拉紧后,将握持杆上的插接件插设到定位盘上对应位置的插接孔内,即能够对转动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使垫板始终抵紧在叠合板的底面,从而使填充过程中混凝土不易发生渗漏。
可选的,所述插接件包括插接杆、定位柱和限位片,所述插接杆穿设在握持杆上,所述限位片设置在插接杆远离定位盘的一端,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插接杆朝向定位盘的一端,所述定位柱的直径大于插接杆的直径且定位柱的直径等于插接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限位片并使插接杆向靠近定位盘的方向移动,当插接杆端部的定位柱插设到定位盘上的插接孔时,转动杆的位置即能够得到固定,从而无法发生转动。由于定位柱和限位片的直径均大于插接杆的直径,插接杆不会从握持杆上滑出,因此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城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城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5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台灯
- 下一篇:一种无人集群系统协同任务区域覆盖智能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