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4668.1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峰川秀人;前田治;上地健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H02M1/00;H02M7/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赵晶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100)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10),供用于对内燃机(30)进行冷却的第一制冷剂循环;和第二制冷剂回路(20),相对于第一制冷剂回路(10)独立设置并供第二制冷剂循环,第二制冷剂回路(20)以将泵(62)、逆变器(63)、中间冷却器(33)、涡轮增压器(31)连接的方式设置,逆变器(63)、中间冷却器(33)及涡轮增压器(31)在第二制冷剂流动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电动泵(62)的下游侧,第二制冷剂回路(20)包括在泵(62)的下游侧并列地分支而成的第一流路(22)和第二流路(23),在第一流路(22)串联地配置有逆变器(63)及中间冷却器(33),在第二流路(23)配置有涡轮增压器(31)。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源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各种具备对控制行驶用电动机的逆变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和对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
日本特开2014-83918号公报公开了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将对控制行驶用电动机的逆变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和对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合并的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
然而,日本特开2014-83918号公报公开的冷却装置中,未充分地考虑将增压器用的冷却系统合并于对逆变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及对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
在将增压器用的冷却系统合并于对逆变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及对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的情况下,从流量增加引起的压损的观点出发,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发明,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流量增加及流动阻力的增加的同时对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源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本公开的冷却装置应用于以具备增压器的内燃机及由逆变器调整供给电力的行驶用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为车辆行驶用的动力源而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上述冷却装置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用于对上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第一制冷剂在该第一制冷剂回路循环;和第二制冷剂回路,相对于上述第一制冷剂回路独立设置,第二制冷剂在该第二制冷剂回路循环。上述第二制冷剂回路以将泵、上述逆变器、中间冷却器、涡轮增压器连接的方式设置,上述泵用于使上述第二制冷剂在上述第二制冷剂回路循环,上述中间冷却器对由上述增压器加压的吸入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上述涡轮增压器包含于上述增压器。上述逆变器、上述中间冷却器及上述涡轮增压器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动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上述泵的下游侧。上述第二制冷剂回路包含在上述泵的下游侧并列地分支而成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上述第一流路串联地配置有上述逆变器及上述中间冷却器。在上述第二流路配置有上述涡轮增压器。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二制冷剂回路中,在泵的下游侧分支成串联地配置有逆变器及中间冷却器的第一流路和配置有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流路。
在此,假设在电动泵的下游侧并列地配置逆变器、中间冷却器及涡轮增压器的情况下,需要将第二制冷剂流过逆变器、中间冷却器及涡轮增压器中的各个,在第二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的流量大幅增加。
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中,在第一流路中串联地配置逆变器及中间冷却器,由此能够使用对逆变器进行了冷却后的第二制冷剂对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的流量的增加。
此外,在第二制冷剂回路上,将如涡轮增压器那样为了冷却而第二制冷剂的量较少即可的构成部件相对于如逆变器及中间冷却器那样为了冷却而需要第二制冷剂的量较多的构成部件并列配置,由此能够降低第二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二制冷剂的流动阻力(压损)。
这样,在上述的冷却装置中,能够在抑制流量增加及流动阻力的增加的同时对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源进行冷却。
在上述本公开的冷却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第二流路设置有对流向上述涡轮增压器的上述第二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调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46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波导元件及使用光波导元件的光调制器件和光发送装置
- 下一篇:活体监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