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电流匹配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3614.3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3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杰;邓志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8 | 分类号: | H01H71/08;H02H3/00;H02H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倚雯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电流 匹配 方法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断路器、电流匹配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断路器包括:断路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其中,断路组件包括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用于与线缆连接;检测组件与接线端子连接,用于生成与线缆的线径相关的电信号;控制组件与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接收与接线端子连接的线缆的材质以及检测组件反馈的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确定线缆的线径,基于线缆的材质和线径确定线缆对应的第一安全电流;其中,控制组件还用于获取断路器对应的额定电流,基于第一安全电流和额定电流确定断路器对应的第二安全电流。上述方案,能够降低断路器以及与断路器连接的线缆发生过载的概率,提高断路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器、电流匹配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已经与终端配电、用电密不可分,断路器在用电安全方面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现有的断路器通常是在电流过大时自动断开以保护电路安全,也有一些智能断路器能够实时采集电流、电压、漏电、温度等数据并上报平台,从而由平台远程控制断路器断开实现过载保护。
但是,如果线缆所能承受的电流小于断路器的额定电流,那么当断路器上的电流稍小于额定电流时,断路器不会断开而线缆会急剧升温,导致线缆外部绝缘层加速老化、甚至绝缘层融化造成短路引发火灾。有鉴于此,如何降低断路器以及与断路器连接的线缆发生过载的概率,提高断路器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断路器、电流匹配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降低断路器以及与断路器连接的线缆发生过载的概率,提高断路器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断路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其中,断路组件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线缆连接;检测组件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用于生成与所述线缆的线径相关的电信号;控制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接收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线缆的材质以及所述检测组件反馈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线缆的线径,基于所述线缆的材质和线径确定所述线缆对应的第一安全电流;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获取所述断路器对应的额定电流,基于所述第一安全电流和所述额定电流确定所述断路器对应的第二安全电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流匹配方法,该电流匹配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断路器,所述电流匹配方法包括:接收与接线端子连接的线缆的材质以及与所述线缆的线径相关的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线缆的线径,基于所述线缆的材质和线径确定所述线缆对应的第一安全电流;获取所述断路器对应的额定电流,基于所述第一安全电流和所述额定电流确定所述断路器对应的第二安全电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数据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上述方案,断路器设置有断路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断路组件的接线端子与线缆连接,检测组件与断路组件的接线端子连接,用于生成与接线端子连接的线缆的线径相关的电信号,控制组件与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接收检测组件反馈的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确定线缆的线径,控制组件还用于接收与接线端子连接的线缆的材质,进而基于线缆的材质和线径确定线缆对应的第一安全电流,在获取到断路器对应的额定电流后,基于第一安全电流和额定电流确定断路器对应的第二安全电流。故此,控制组件能够以第一安全电流和额定电流中的最小值来设定断路器对应的第二安全电流,即使线缆所能承受的电流小于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也能保证断路器及其连接的线缆安全运行,从而降低断路器以及与断路器连接的线缆发生过载的概率,提高断路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36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