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的拟三维反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3032.5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4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智庆全;武军杰;王兴春;邓晓红;杨毅;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3/38 | 分类号: | G01V3/38;G01V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源地 空瞬变 电磁 数据 三维 反演 方法 | ||
1.一种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的拟三维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测区的初始电性模型,对测区地下介质进行网格剖分,建立对应不同测点的电性分区;
步骤2,设定不同电性分区间互相约束的几何半径和电性约束函数,对测区电性网格的每个分区进行电性约束函数值计算,包括:
设定不同电性分区间互相约束的几何半径为r1,计算第j个网格的体积Vj及其到第i个网格几何中心的距离rij,使用如下电性约束函数:
其中
式中:ρj为第j个网格的电阻率值;rij为第j个网格几何中心到第i个网格几何中心的距离;R(rik)为距离加权函数;rik为第k个网格几何中心到第i个网格几何中心的距离;k为网格编号;
计算测区电性网格所有分区的电性约束函数值
步骤3,建立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的拟合目标函数,在每个电性分区上进行一维正演,计算数据拟合目标函数值;
步骤4,构建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拟三维反演目标函数,根据各分区的电性约束函数和数据拟合函数值计算拟三维反演目标函数值;
步骤5,采用线性最优化方法,获取每个分区电性和几何参数的下降方向和迭代步长,并进行修正,然后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计算修正后的拟三维反演目标函数值,重复此步骤,直至达到误差终止条件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6,在最优化过程完成后,即获得大地的拟三维反演模型,将其输出为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的拟三维反演成像数据体,用于后续的解释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的拟三维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基于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测区的已有资料或视电阻率定义结果,给定初始电性模型,以测点为中心对测区地下介质进行网格剖分,网格边界取相邻测点的中心,建立N个对应不同测点的电性分区,并将初始模型的电阻率分布函数ρ(x,y,z)投影到各个网格,给定各分区的电阻率初始值ρ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的拟三维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将每个电性分区的块状电性模型扩展为一维模型,进行一维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正演,获取各测点的dBz/dt理论响应数据,建立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的拟合目标函数,对于第i个网格有:
式中,和分别为观测数据和拟合数据向量,运算符||d||表示求向量d的二范数;
据此式计算各电性分区的数据拟合目标函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的拟三维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将各个网格的数据拟合目标函数和电性约束函数叠加,构建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数据拟三维反演目标函数:
式中:α为电性约束权重,用于控制拟三维反演模型的连续程度,α越大,反演结果连续性越好;按照需求选择权重α,然后根据上式计算拟三维反演目标函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303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鸡用呼吸增氧设备
- 下一篇:一种汽车纵梁图像去抖动及边缘校准方法和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