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冠状病毒的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2205.1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3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薛毅;张亚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康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30 | 分类号: | A61K33/30;A61P31/14;B82Y5/00;A61K9/08;A61K47/14;A61K47/24;A61K47/10;A61K47/26;A61K9/7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优博创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50 | 代理人: | 孙营营 |
地址: | 052260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状病毒 药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冠状病毒的药物,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药物包含的有效成分为纳米氧化锌。根据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不同分为KND‑COVID‑I和KND‑COVID‑II两种类型。该药物可以采用溶液、颗粒和针剂的形式输入到人体内。本发明的抗冠状病毒的药物能够灭活感染新冠病毒人的肺部和呼吸道病原体,同时,不危害人体肺部和呼吸道正常细胞,治疗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冠状病毒的药物,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很强。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对新冠肺炎进行治疗,主要是依靠个人防护以及疫苗来对人们进行保护。
冠状病毒是一类病毒的统称,该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如日冕般外围的冠状,因此被称为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目前已知的第7 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其余6种分别是HCoV-229E、HCoV-OC43、HCoV-NL63、 HCoV-HKU1、SARS-CoV(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CoV(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针对上述冠状病毒,目前均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冠状病毒的药物,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冠状病毒的药物,包含有效成分纳米氧化锌。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药物根据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不同分为 KND-COVID-I和KND-COVID-II两种类型。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KND-COVID-I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 n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KND-COVID-II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 n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药物为溶液形式,还包括稳定剂、增溶剂、潜溶剂和蒸馏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药物溶液中的纳米氧化锌的浓度为 5-35mg/L。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按质量份数,稳定剂的含量为0.01%;增溶剂的含量为6.0%;潜溶剂的含量为3.0%;蒸馏水的含量为91.99%。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稳定剂为羟苯乙酯、增溶剂为 Poloxamer188和卵磷脂,潜溶剂为乙醇和甘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纳米氧化锌颗粒置入氧气瓶内,通过吸氧的方式进入人体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纳米氧化锌颗粒制成针剂,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发明的抗冠状病毒的药物能够灭活感染新冠病毒人的肺部和呼吸道病原体,同时,不危害人体肺部和呼吸道正常细胞,治疗效果显著。
本发明利用纳米粒子小尺寸的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细胞。将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分子或物质与纳米粒子相结合,纳米粒子携带特定的官能团或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并聚集在靶向细胞的一些特定部位,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纳米药物载体能够提高靶区的药物浓度,药物利用率和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一些不良反应。KND-COVID-Ⅰ、KND-COVID-II纳米尖端的表面原子数量远多于传统粒子,表面原子由于缺少临近的配位原子而具有很高的能量,可增强nano-Zno与病毒的亲和力,提高灭活病毒的效率。
本药物中稳定剂为羟苯乙酯、增溶剂为Poloxamer188和卵磷脂,潜溶剂为乙醇和甘油;能够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稳定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康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康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2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