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生物有效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0740.3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4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范璐;颜慈航;魏芷瑜;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28;C02F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覃金龙;李斌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污水处理 厂中含氮磷 污染物 水生 有效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生物有效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绿藻预处理;b、容器预处理;c、采集污水样品;d、制备对照样品;e、绿藻培养;f、获取BAN/BAP浓度。通过上述步骤a‑步骤f,能够准确地得到BAN和BAP的浓度值,从而准确地检测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生物有效性。并且实现了直接测试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样品来检测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生物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检测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生物有效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水环境安全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氮作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污染物因子,其不同组分的生物可利用程度和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目前公认无机氮组分可以被藻类直接利用进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进程,而有机氮的生物有效性则相对复杂不定。而传统的氮污染物水质综合指标(如总氮、氨氮等)并不包含有机氮污染物的信息,更不能准确表明有机氮污染物的危害性及危害程度。在污水排放标准制定从“一刀切”逐渐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大背景下,系统认识污水处理厂出水中不同氮污染物组分,尤其是有机氮组分的生物有效性,正确区分其不同组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实际贡献,可以帮助实现对有机氮污染物生态环境效应的科学评价,为科学制定流域水质管理办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有利于实现环境治理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提标造成浪费,亦可为筛选有效的污水处理方式提供指导作用。在此背景下,建立一种准确检测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的生物有效性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直接测试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样品,并且检测准确性高的检测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生物有效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测污水处理厂中含氮磷污染物的尾水生物有效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绿藻预处理:将绿藻采用N/P饥饿处理;
b、容器预处理:容器选取一次性的移液管,并对其酸洗,并放置于高温灭菌锅中,在预定高温下,灭菌处理;
c、采集污水样品:采用0.45μm的过滤膜过滤污水处理厂尾水水样,并将水样放置在预定高温下,灭菌处理,并获取一组待经BAN(生物可利用氮)测定的300mL污水样品和一组待经BAP(生物可利用磷)测定的800mL污水样品,每组待测定样品做三组重复样品。
d、制备对照样品:制备3mg N/L的KNO3溶液和100μg P/L的KH2PO4溶液分别对应作为BAN和BAP待测定的对照样品,并在待测定BAN的对照样品中加入300μL的除了N以外的所有营养元素,在待测定BAP的对照样品中加入800μL除了P以外的所有营养元素;
e、绿藻培养:将用于BAN测定的污水样品和对照样品中加入预定浓度N饥饿处理过的绿藻;同时,将用于BAP测定的的污水样品和对照样品中加入同样浓度的P饥饿处理后的绿藻,并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天。
f、获取BAN/BAP浓度:
在培养过程中,采集分别在0天、0.33天、1天、2天、4天、7天、10天以及14天,在测定BAN的污水样品和对照样品中分别取30mL样品,然后用化学测试法分别确定TDN,NO3-/NO2-和NH4+/NH3的含量;同时,分别在分别在0天、0.33天、1天、2天、4天、7天、10天以及14天,在测定BAP的污水样品和对照样品中分别取40mL样品,并测定TDP的含量;并且于0天和2天,分别同时取60mL污水样品和对照样品确定SRP的含量;并且于培养周期14天结束时测得剩余的TDN和TDP,以确定为不可被生物利用的部分;则BAN和BAP的浓度值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未经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0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