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9654.0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宁;吴燕锋;张翔;张虎极;宋磊磊;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回天新材料(宜城)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C08G18/36;C08G18/42;C08G18/48;C08G18/6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41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组分 聚氨酯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涉及聚氨酯胶粘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原料:含支链聚酯多元醇5%~30%、聚醚多元醇10%~20%、脱水蓖麻油10%~20%和多异氰酸酯50%~65%,所述含支链聚酯多元醇由小分子二元酸、小分子线型二元醇和小分子含支链的二元醇制得;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原料:改性聚酯多元醇99.0%~99.9%和粘接促进剂0.1%~1.0%,所述改性聚酯多元醇由小分子二元酸酐、小分子线型二元醇、小分子含支链的二元醇、脱水蓖麻油和改性剂制得。本申请提供的聚氨酯胶粘剂能够充分适用中高端软包装材料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聚氨酯胶粘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软包装是指在充填或取出内装物后,容器形状可发生变化的包装。用纸、铝箔、纤维、塑料薄膜以及它们的复合物所制成的各种袋、盒、套、包封等均属于软包装。
目前软包装行业应用的复合用黏合剂主要有双组分聚氨酯黏合剂、水溶性丙烯酸类黏合剂、水溶性聚氨酯黏合剂、醇溶性黏合剂、无溶剂黏合剂等。无溶剂黏合剂基本上由双组分聚氨酯黏合剂构成,主剂和固化剂在室温下需要有适宜的粘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无溶剂复合工艺不存在有机废气排放问题,具有设备简单、能耗少、易于降低成本、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优点。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无溶剂黏合剂产品的使用比重不断上升。然而,在无溶剂黏合剂产品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软包装复合膜摩擦系数高的问题。目前虽然出现了针对PE内层复合的无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但是胶粘剂体系为纯聚氨酯体系,应用于聚氨酯一体化油墨面层复合时,易出现面层外观溶墨的风险,无法充分满足中高端无溶剂软包装胶粘剂的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提供一种摩擦系数低、通用型强的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无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摩擦系数高、易出现面层外观溶墨风险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
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原料:含支链聚酯多元醇5%~30%、聚醚多元醇10%~20%、脱水蓖麻油10%~20%和多异氰酸酯50%~65%,所述含支链聚酯多元醇由小分子二元酸、小分子线型二元醇和小分子含支链的二元醇制得;
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原料:改性聚酯多元醇99.0%~99.9%和粘接促进剂0.1%~1.0%,所述改性聚酯多元醇由小分子二元酸酐、小分子线型二元醇、小分子含支链的二元醇、脱水蓖麻油和改性剂制得。
一些实施例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原料:含支链聚酯多元醇15%~30%、聚醚多元醇10%~15%、脱水蓖麻油10%~20%和多异氰酸酯50%~60%。
一些实施例中,制备所述含支链聚酯多元醇采用的小分子二元酸、小分子线型二元醇和小分子含支链的二元醇的质量比为40~55:25~40:10~20;制备所述改性聚酯多元醇采用的小分子二元酸酐、小分子线型二元醇、小分子含支链的二元醇、脱水蓖麻油和改性剂的质量比为30~40:20~40:10~20:20~30:5~15。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支链聚酯多元醇通过以下过程制备:将小分子二元酸、小分子线型二元醇和小分子含支链的二元醇混合,搅拌升温至130~150℃,继续升温至190~210℃,保温至酸值小于30mgKOH/g时,加入催化剂;继续升温至220~230℃,保温反应至酸值小于2.0gKOH/g时,终止反应,即得到含支链聚酯多元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回天新材料(宜城)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回天新材料(宜城)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96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