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9272.8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0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高育欣;程宝军;康升荣;麻鹏飞;史博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38/10;C04B14/02;C04B16/08;C04B24/42;C04B24/24;C04B111/40;C04B103/42;C04B103/30;C04B24/14;C04B24/38;C04B22/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鲍利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超轻泵送 泡沫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节能材料技术领域,该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硅酸盐水泥50~60份、矿物掺合料5~10份、特种快硬水泥5~10份、无机短纤维0.5~1份、水15~25份、减水剂0.5~1.5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0.1~0.3份、复合泡沫剂4~8份和聚苯颗粒12~18份。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具有保温隔热、通体防水、质量轻、强度高、绿色环保的特点,尤其是在泵送施工时可满足泵送距离远、密度损失小等要求,特别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屋面、地面、围护结构等部位泵送现浇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沫混凝土是目前建筑节能领域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新型保温材料,与其他保温材料相比,泡沫混凝土的防火性好、阻燃性强、线性收缩系数小、抗老化能力强、性能稳定、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
目前,泡沫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采用现浇方式进行施工,在进行高层建筑屋面、地面、围护结构施工时一般采用泵送的方式将泡沫混凝土从地面运送至施工位置。但普通的泡沫混凝土由于其内部所含气泡较多,所以在泵送过程中泡沫相互挤压、摩擦,极易出现小泡变大泡、大泡易破裂、泌水等问题;而且由于气泡的破裂联通,当泵送至指定位置时,泡沫混凝土湿密度会显著增大,极大地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用量;而且导致泡沫混凝土浇筑时实际密度远大于设计密度,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后期的保温隔热效果,增加结构自重,大大降低泡沫混凝土的轻质与保温优势。尤其密度≤300kg/m3的超轻泡沫混凝土,其在泵送过程中气泡破裂现象更为严重,导致实际密度远大于设计密度,密度损失最大可达60%。
目前国家极力倡导绿色低碳轻质保温建材的推广和应用,以上问题极大限制了超轻泡沫混凝土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故亟需开发一种超轻、强度高、低吸水率、低导热系数且适用于泵送施工的超轻泡沫混凝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泡沫混凝土存在的密度等级高、导热系数大、吸水率大、泵送施工时气泡破损严重和密度损失率高的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具有保温隔热、通体防水、质量轻、强度高、绿色环保的特点,尤其是在泵送施工时可满足泵送距离远、密度损失小等要求,特别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屋面、地面、围护结构等部位泵送现浇施工。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硅酸盐水泥50~60份、矿物掺合料5~10份、特种快硬水泥5~10份、无机短纤维0.5~1份、水15~25份、减水剂0.5~1.5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0.1~0.3份、复合泡沫剂4~8份和聚苯颗粒12~18份。
进一步地,上述高稳定性超轻泵送泡沫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硅酸盐水泥55份、矿物掺合料8份、特种快硬水泥8份、无机短纤维1份、水15份、减水剂1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0.3份、复合泡沫剂8份和聚苯颗粒15份。
进一步地,硅酸盐水泥为52.5级硅酸盐水泥或62.5级硅酸盐水泥;优选为52.5级硅酸盐水泥。
进一步地,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硅灰、矿粉和石灰石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矿物掺合料为磨细I级粉煤灰4份和硅灰1份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硅灰比表面积≥25000m2/kg,粉煤灰比表面积≥500m2/kg。
进一步地,特种快硬水泥为硫铝酸盐水泥或铝酸盐水泥,优选为62.5级铝酸盐水泥。
进一步地,无机短纤维为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优选为长度2~5mm且长径比为10~20:1的玄武岩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92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件远程升级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