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预制小箱梁式隐形盖梁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27560.X | 申请日: | 2021-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9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徐声亮;王金龙;陈巨峰;奚康;项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2/04;E01D21/00;E01D101/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 地址: | 315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小箱 隐形 结构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预制小箱梁式隐形盖梁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结构体系包括隐盖梁以及预制小箱梁;预制小箱梁包括小箱梁常规段以及小箱梁端部实心段;隐盖梁通过若干沿着横桥向布置的隐盖梁预制节段拼接而成;每一隐盖梁预制节段,均与两侧的小箱梁端部实心段之间形成嵌合抗剪箍筋体系,并张拉锚固有节段间耦合连接用预应力钢束,且节段间耦合连接用预应力钢束分布在预制小箱梁空心投影范围内,同时隐盖梁预制节段与每侧的小箱梁端部实心段之间均通过UHPC填充层浇筑连接成一体。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梁式桥结构体系,主体构件均为预制件,能够低成本地推广预制拼装结构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预制小箱梁式隐形盖梁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桥梁设计与工程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建造技术正朝着装配化、工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混凝土梁式桥“预制装配化”发展主要有3个方向:
1)桥跨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小箱梁替代现浇箱梁
在城市快速路建设中,预制小箱梁替代现浇箱梁已成为建设各方的共识。一方面,同等跨径下,预制小箱梁的混凝土用量仅为现浇箱梁的50%;在软土地区,预制小箱梁方案的建设成本不到现浇箱梁的75%(下部结构工程量减少,现场地基处理费用取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随着UHPC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预制小箱梁的拼缝宽度从过去严格控制于50mm逐渐拓宽至300mm,这使预制小箱梁方案可通过调整拼缝宽度以适应变宽段、弯曲段的建设需求。
以宁波市为例,2011年竣工的机场路高架,主线上部结构均采用现浇箱梁结构;2015年竣工的南环、北环高架,上部结构75%采用预制小箱梁结构或预制空心板梁,仅曲线段、变宽段、匝道衔接段采用现浇箱梁;2017年启动的机场路高架南延、2018年启动的西洪大桥连接线工程及环城南路西延工程,全线95%采用预制小箱梁(曲线段、变宽段、匝道衔接段均为预制结构),仅通行净空受限段采用现浇箱梁。
2)桥跨上部结构采用“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梁替代现浇箱梁
自21世纪起,国内逐渐开始尝试采用“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技术,并逐渐在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如所示。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技术基本上解决了桥跨结构工厂化预制的问题,现场仅采用“体外预应力”与“胶结剪力键”将各个预制构件融合成整体。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从常规的单箱单室截面发展到宽幅的单箱多室截面。
3)桥梁下部结构(墩柱盖梁)采用成品大吨位预制构件
桥梁墩柱的整体预制拼装技术最初应用于跨海大桥的建设,即在陆上完成墩柱的整体制造,通过浮船运抵桥位处,最后借助浮船起重机的大吨位吊装能力,将墩柱一次性安装就位。
近10年,随着城市快速路高架建设场地建设要求的大幅提升(扬尘控制、噪音控制、夜间灯光控制、交通导改限制等),建设场地维护费用水涨船高。部分在既有道路上建设的高架工程,逐渐尝试采用预制拼装技术施工墩柱与盖梁——即将立柱或盖梁在工厂完成整体预制,在现场采用大吨位起重机完成架设。
当立柱或盖梁采用整体预制拼装时,构件尺寸的设定相对矛盾。
一方面,单体构件越大,结构的整体性越强,现场拼缝数量更少,结构性能更接近现浇结构;另一方面,随着构件尺寸的增大,结构重量也相应提高,也面临着3个方面的挑战:
1)对施工区域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增加——以40m3的构件(2.5m×2.5m×6.4m的立柱或1/3幅普通盖梁)为例,单体重量达100吨,需要250吨~300吨级的起重设备(视作业环境而定),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50kPa;而75m3的构件(半幅盖梁)单体重量达200吨,需要500吨级的起重设备(常规起重设备的上限,再高级别的起重设备,并非各省都具备),地基承载力要求提高至250kPa。
2)构件运输难度提高:预制构件的尺寸,还受到公路运输的限制(宽×高≤3m×3m),且体积越大,输运难度越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75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中舒芬太尼及代谢物的超高压液质联用检验方法
- 下一篇:立体面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