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氧化钒及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6783.4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7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叶作平;郑建伟;王兆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3/82 | 分类号: | B01F33/82;B01F35/9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毅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8 | 代理人: | 张庆淡 |
地址: | 72509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纯 氧化 电解液 制备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氧化钒及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将需要混合的原料通过加热箱上方设置的加料管处加入,便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固定筒在加热箱内部进行转动,导热杆进行转动;便启动固定筒内部的加热组件的加热管,电热丝便辅助加热管加强加热效果,固定筒侧边的导热杆便将热量进行散发,对加热箱内部混合的原料进行加热;便将其混合的原料通过注入管注入至搅拌箱内部;便启动搅拌组件对其进行再次搅拌,加强对原料的混合,混合完毕后便从搅拌箱下方设置的排放管处排出,便能够提高制备出的硫酸氧化钒电解液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纯氧化钒及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制备的含高浓度钒离子的使用于循环型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或非循环型氧化还原非液流电池中的不易产生污泥的高浓度钒电解液,钒电解液由于其中所含的钒离子浓度越为高浓度,则能量密度越增加,充放电效率越高;
现有的制备装置在对原料进行混合时制备时,无法对其进行加热搅拌,且搅拌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制备出的硫酸氧化钒电解液的浓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纯氧化钒及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备装置在对原料进行混合时制备时,无法对其进行加热搅拌,且搅拌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制备出的硫酸氧化钒电解液的浓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高纯氧化钒及电解液的制备装置,所述高纯氧化钒及电解液的制备装置包括加料管、加热箱、第一电机、转轴、固定筒、加热组件、导热杆、注入管、搅拌箱、排放管和搅拌组件,所述加料管设置于所述加热箱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加料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加料管的上方,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加热箱,并与所述固定筒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所述导热杆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导热杆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侧边,所述注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箱固定连接,所述注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箱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搅拌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排放管设置于所述搅拌箱的下方;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固定托和电热丝,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托,所述电热丝套设在所述加热管的外部。
将原料通过所述加料管倒入所述加热箱的内部,启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便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固定筒在所述加热箱内部进行转动,所述固定筒便带动两侧边设置的所述导热杆在所述加热箱内部进行搅拌,随后,所述固定筒内部的所述加热组件便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导热杆,进行加热搅拌,加热搅拌完毕后,便通过所述注入管,注入至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搅拌箱内部的所述搅拌组件便能够加强搅拌效果,使其原料搅拌得更加均匀,搅拌完毕后,便打开所述排放管,将其原料进行排放,便能够提高制备出的硫酸氧化钒电解液的浓度。
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筛网,所述固定筒的侧壁具有多个孔槽,所述筛网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侧壁。
所述筛网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侧壁,能够加强对所述固定筒内部的所述加热组件进行保护。
其中,所述高纯氧化钒及电解液的制备装置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固定杆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加热箱的内部侧壁,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导热杆分别交错设置。
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加热箱内部的两侧边,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导热杆分别交错设置,能够对其原料进行加热搅拌。
其中,所述高纯氧化钒及电解液的制备装置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并位于所述固定筒的上方。
所述固定套筒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上方,能够加强所述转轴和所述固定筒之间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67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