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诱导表达系统的筛选和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25021.2 申请日: 2021-09-25
公开(公告)号: CN115873879A 公开(公告)日: 2023-03-31
发明(设计)人: 温廷益;李来;邓爱华;刘树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70 分类号: C12N15/70;C12N15/78;C12N15/113
代理公司: 北京大田律师事务所 11941 代理人: 姜义民
地址: 100029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诱导 表达 系统 筛选 构建 方法 及其 应用
【权利要求书】:

1.基于群感效应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阻遏蛋白控制元件和阻遏蛋白对应的启动子;

所述阻遏蛋白控制元件包括阻遏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阻遏蛋白编码基因的组成型启动子、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和控制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表达强度的rbs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遏蛋白包括Tra、Ahy、Bra、Bja、Cin、Cer、Esa、Lux、Las、Rhl、Rpa、Sma、Aub、Aus、Afe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包括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表达的基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包括C2 HSL、C4 HSL、C6 HSL、C8 HSL,、C10 HSL、C12 HSL、C14 HSL、3OC6 HSL、3OC8 HSL、3OC10 HSL、3OC12 HSL、3OC14 HSL、pC HSL。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遏蛋白编码基因来源于细菌,所述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优选地,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变形杆菌属Proteus、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或根瘤菌属Rhizobium中的一种细菌;

最优选地,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或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的一种细菌;

所述埃希菌属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蟑螂埃希菌Escherichiablattae、弗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赫尔曼埃希菌Escherichia hermannii或伤口埃希菌Escherichia vulneris中的一种细菌;

所述假单胞菌属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lioides或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kalogenes中的一种细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遏蛋白编码基因来源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豆科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球形红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玉米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i、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或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的一种细菌;

优选地,为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或玉米枯萎病菌Pantoeastewarfii。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自诱导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扩增阻遏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阻遏蛋白编码基因的组成型启动子、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和阻遏蛋白对应的启动子,并设计控制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表达强度的rbs序列。按照表达阻遏蛋白编码基因的组成型启动子-阻遏蛋白编码基因-控制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表达强度的rbs序列-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阻遏蛋白对应的启动子-需要表达的目的基因的顺序融合形成重组基因;

2)将上述步骤1)中获得的重组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获得群感效应自诱导系统的通用载体;所述载体带有阻遏蛋白编码基因、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和阻遏蛋白对应的启动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50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