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高湿不变色丙烯酸类功能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24755.9 | 申请日: | 2021-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青;曹星星;周奎任;陈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晨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2/14;C08F218/00;C08F220/20;C08F220/44;C08F220/14;C09J7/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高湿不 变色 丙烯酸 功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湿不变色丙烯酸类功能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丙烯酸类功能胶的原料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丙烯酸酯硬单体5~10份、丙烯酸交联单体5~10份、丙烯酸软单体15~25份、丙烯酸功能单体10~15份、引发剂0.4~2.3份、溶剂40~65份。有益效果:(1)通过制备高温高湿不变色丙烯酸类功能胶,搭配0.9%异氰酸酯固化剂,涂布15μm干胶于PTE基材上,转贴铜箔、导电布基材上,样品置于85℃/85%RH老化5天后,观察胶面以及胶块四周无变色。(2)通过在丙烯酸类功能胶中,控制功能单体的类型和含量,调整压敏胶体系的吸水率;调整整个胶水体系的交联密度以及分子量,从而调整胶水的粘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高湿不变色丙烯酸类功能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不断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焊接已不能满足高精度的连接,无法对于接地静电放电有良好的表现以及有效的屏蔽电磁射线的干扰,许多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以及接地静电放电需要使用导电铜箔、铝箔胶带。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铜箔胶带粘结到电子产品上面,既可以用来传导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又可以用来屏蔽电磁干扰。
电子设备在使用铜箔胶带时,会将铜箔根据客户要求裁切成各种规格、形状的模切件,组装厂组装后,会进行各种条件的老化测试,测试过程中,会发现模切件周边或整个胶层都会发生颜色变化,尤其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测试模切件周边会出现颜色发黑或整个铜箔面变黄、发黑氧化的现象。会降低整个组件的外观或整个组装件的使用寿命。此外,现有技术中,如专利201410136885.8涉及一种耐高温不黄变高剥离力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耐高温不黄变的性能,但是用于铜箔、导电布等基材中,无法得知是否还具备高温耐氧化性能。专利CN201410686596.5涉及耐黄变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其虽具有高温耐黄变性,但其本身含有水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尤其是铜箔基材上,会导致铜箔发生反应,导致铜箔边缘或整个铜箔面变色;因而还需要考虑应用于铜箔的实际功能。
综上,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耐高温高湿不变色丙烯酸类功能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高湿不变色丙烯酸类功能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高温高湿不变色丙烯酸类功能胶,所述丙烯酸类功能胶的原料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份计,丙烯酸酯硬单体5~10份、丙烯酸交联单体5~10份、丙烯酸软单体15~25份、丙烯酸功能单体10~15份、引发剂0.4~2.3份、溶剂40~65份。其中,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丙酮、丁酮中一种或多种。
较为优化地,所述丙烯酸酯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腈中一种或多种。其中,硬单体为功能胶提供良好的内聚力以及适当的剥离力,添加量不宜过多,过多的硬单体会导致功能胶的初粘低,且对基材的浸润性差。
较为优化地,所述丙烯酸软单体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中一种或多种。其中,软单体可以提高功能胶的柔韧性。
较为优化地,所述丙烯酸交联单体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丙烯酸-羟丙基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中两种或三种。其中,交联单体为功能胶的后引入官能团,提高了功能胶的附着力。
较为优化地,所述丙烯酸功能单体为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十碳叔羧基脂肪酸乙烯酯中两种或三种。其中,功能单体为功能胶提供特殊性能,如疏水性,可以有效提高功能胶在高温高湿下的疏水性,减少功能胶贴合铜箔、导电布后产品发生氧化及颜色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晨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世晨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47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