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式装置、可穿戴式系统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24143.X | 申请日: | 2021-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0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炳辉;赵梦昕;付文星;单士军;郑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晞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魏思凡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装置 系统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装置及系统。所述可穿戴式装置用于皮肤治疗,包括:本体(30);设置于所述本体(30)内部的红外组件(100),所述红外组件(100)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1μm~200μm;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30)上的控制模组(31),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组件(100)发出红外线,且使其加热温度达到30℃~6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式装置、可穿戴式系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传染性强、治疗时间长等特点。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皮肤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据报道,皮肤病将是21世纪人类历史上发病率最高、致残率最高、传染性最强的一种疾病。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皮肤病药物市场规模达167.31亿元,同比增长4.3%。据《中国皮肤病药物市场评估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8版)》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4.2亿左右人患有皮肤病,其中我国约有1.5亿患者。
得皮肤病的人越来越多,对症治疗越来越受重视。比如,皮肤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人群的平均患病率为3-13%,儿童尤高。可因局部不适、运动受限等而使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临床常用处置方法有冷冻、电烧灼术、激光手术以及外用水杨酸等等,但效果和副作用高低不等。一般来说,治愈率均不超过50%。顽固性疣病例对患者本人、皮肤科医生以及内科医生均存在美容问题、治疗抵抗和频繁复发的难题,因而极具挑战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装置、可穿戴式系统及其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装置,所述可穿戴式装置用于皮肤治疗,包括:
本体;
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的红外组件,所述红外组件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1μm~200μm;以及
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组件发出红外线,且使其加热温度达到30℃~60℃。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系统,所述可穿戴式系统用于皮肤疣治疗,包括:
本体;
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的红外组件,所述红外组件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为1μm~200μm;以及
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组件发出红外线,且使其加热温度达到30℃~60℃,所述控制模组(31)进一步包括通信模块;
安装有APP的智能终端,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组通信,从而使所述控制模组执行不同的控制指令。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上述的可穿戴式装置或可穿戴式系统在治疗皮肤疣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装置及系统对于皮肤疣64.7%的病例可以达到完全清除(22/34),痊愈和显效案例相加占82%;12名参与者(12/13)的甲疣获得了更高的完全清除,且达到零瘢痕。另外,本发明的装置除了儿童参与者诉有轻度和耐受性良好的烧灼感外,没有观察到其他副作用。此外,本发明的红外治疗装置,能量利用率高,红外辐射比例高;设备轻便、易携;柔软可弯曲,适用于不同患处部位和不同患处大小;可贴合于患处进行治疗,使红外辐射尽可能作用于患处而避免衰减(红外辐射在空气中会逐渐衰减)。最后,本发明可通过APP的控制,可方便、精准地控制治疗温度、时间、记录患者使用时间段,同时可上传患处图片,方便医生跟踪整个治疗过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晞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晞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41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