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分容方法以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3734.5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6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夏;杜双龙;崔华敏;洪玉;刘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分容方法以及装置,按照电芯的基本信息,分别进行抽样分容,以电芯的基本信息与电芯的容量为因子,分别进行单因素变量线性拟合,求出电芯的基本信息相应变量系数,建立模型计算公式,建立电芯基本信息‑容量预测模型,从而预测剩余电芯的容量。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基本信息的电芯进行抽样分容,并建立容量预测模型,预测剩余电芯的容量,从而能够对少量电芯进行分容预测剩余电芯容量,而且可以通过多组预测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建立更具体的数学模型,具有工艺简单、耗时短、耗能低和适用性强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分容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储能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锂离子电池制造生产工序繁杂而且生产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5天以上),不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缩短锂离子电池的制造生产流程,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对锂离子电池厂家而言,能提升产能、增加经济效益;对市场而言,满足绿色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在制造行业中,在现有技术与生产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作业内容,这部分属于非增值的。减少非增值的生产活动,将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对于锂离子电池制造生产环节而言,分容工艺流程就属于非增值的部分。锂离子电池分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每个电池的真实容量值,其作用是一方面来判断是否满足设计容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电池进行后续的配组要求。但是电芯分容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占整个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所耗能的20%,如能通过不分容的工艺(免分容)来减少这部分能耗,对于企业来说将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锂离子电池厂家的制造生产已实现自动化水平,而且过程稳定,则不必要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分容,也称为免分容。免分容的好处是节能减耗、缩短制程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CN107359375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分容方法,该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分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充满电的锂离子电池以0.3~1C的电流进行恒流放电至第一放电截止电压,放置;然后以0.05~0.2C的电流恒流放电至第二放电截止电压;所述第一放电截止电压为2.0~2.7V,所述第二放电截止电压和所述第一放电截止电压相同。该发明的分容方法可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分容,分容效率高,环境控制能耗小的优点,并能够降低温度影响,使分容容量更准确,提高锂离子电池成组的一致性,是一种适用于批量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高效分容方法。
CN109786874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分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待分容的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恒流放电阶段的放电电流为0.1C~0.6C;步骤二,在经过步骤一的恒流放电后的电池再进行恒流恒压充电和恒流放电,步骤二中的恒流恒压充电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3~0.6C,截止电压为3.75V,截止电流为0.02C,步骤二中的恒流放电的放电电流为0.3~0.6C;步骤三,在经过步骤二中的恒流恒压充电和恒流放电后的电池再进行恒流充电和恒流放电,步骤三中恒流充电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3~0.6C,截止电压为3.55V,步骤三中恒流放电的放电电流为0.3~0.6C。
现有分容工艺均存在工艺复杂、耗时久和耗能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分容过程具有工艺简单的情况下,还能够耗时短和耗能低,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分容方法以及装置,通过对不同基本信息的电芯进行抽样分容,并建立容量预测模型,预测剩余电芯的容量,从而能够对少量电芯进行分容预测剩余电芯容量,而且可以通过多组预测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建立更具体的数学模型,具有工艺简单、耗时短、耗能低和适用性强等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分容方法,所述的电池分容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3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