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22386.X | 申请日: | 2021-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1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昊;张卫娟;陈一哲;古忠义;郭晓敏;鲍常崴;王杰;郭宝;王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22 | 分类号: | H01B7/22;H01B1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姚东华 |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防波套端部 处理 方法 组件 | ||
1.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电缆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本体以及防波套;所述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所述套体相连的端部,所述防波套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以及
将所述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所述端部环绕于所述套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上的连接器,所述端部位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套体之间;所述处理方法包括:
将所述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所述端部沿所述套体的翻折部位向远离所述连接器的方向运动,并环绕于所述套体的外部;以及
使所述翻折部位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前,在所述电缆本体的部分区域设置环绕所述电缆本体的第一胶带层,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后,至少部分所述端部与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胶带层相重叠;和/或,
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后,在所述防波套的套体外部设置环绕所述套体的第二胶带层,所述第二胶带层夹设于所述端部与所述套体之间;和/或,
将所述端部进行固定处理;以及
在所述端部的外部设置第三胶带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端部包含毛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将所述毛刺进行捋顺处理,再对所述毛刺进行剪切,使其长度保持在3~7mm。
5.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电缆本体;以及
防波套,套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所述套体相连的端部,所述套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套体、翻折部和第二套体,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套体相连,所述第一套体和所述端部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的连接器,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带层,所述第一胶带层环绕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并位于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防波套的套体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端部与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胶带层相重叠;和/或,
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二胶带层,所述第二胶带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外部,并夹设于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套体之间;和/或,
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三胶带层,所述第三胶带层设置于所述端部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胶带层的长度为65~75mm;和/或,
所述第二胶带层的长度为28~32mm;和/或,
所述第三胶带层的长度为18~22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端部进行固定处理的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环绕所述端部设置,所述连接器外壳的材质与所述紧固部件的材质均为金属,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壳相接;和/或,
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胶带层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为10~20mm,所述第三胶带层与所述紧固部件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述第二胶带层与所述紧固部件的至少部分区域相重叠。
10.一种具有分支的电缆,包括权利要求5、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23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