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转烧结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1271.9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5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孝连;柳波;余友德;周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高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06 | 分类号: | F27B7/06;F27B7/22;F27D7/06;F27B7/32;F27B7/33;F27D17/00;F27B7/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王滔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烧结炉 | ||
本发明属于烧结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烧结炉,包括底座、转动设置于底座的炉体、用于驱动炉体倾斜升起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炉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炉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炉体的进料口一端倾斜升起,所述炉体设置有正压供气调节装置。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具有出料顺畅,出料彻底,不残留余料的优点,同时能够控制炉压,对材料进行高质量正压烧结,烧结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结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烧结炉。
背景技术
锂电材料烧结过程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工艺,目前锂电材料的烧结大量使用的是辊道窑、推板窑,烧结方式属于静态烧结,温度不均匀,氧气耗量大,烧结温度难以调控,且消耗陶瓷匣钵材料。利用回转窑可降低能耗,提高传热热效率,减少氧耗量并减少陶瓷匣钵使用,出料快,烧结稳定,动态加热,快速均匀,取代传统静态匣钵烧结方式,使材料动态翻滚加热,保证受热均匀性和稳定性,克服物料静态烧结产生的过烧、夹生等缺陷。但现有的回转烧结窑出料困难,出料不彻底,烧结炉压不可控,烧结质量不易把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回转烧结炉,具有出料顺畅,出料彻底,不残留余料的优点,同时能够控制炉压,对材料进行高质量正压烧结,烧结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烧结炉,包括底座、转动设置于底座的炉体、用于驱动炉体倾斜升起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炉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炉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炉体的进料口一端倾斜升起,所述炉体设置有正压供气调节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正压供气调节装置包括正压气源设备以及设置在正压气源设备的压力阀,所述炉体内的压力为0.09-0.15M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炉体或所述底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底座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于底座靠近出料口一端,所述第二支撑块设置于底座靠近进料口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回转烧结炉还包括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管、设置于所述进料管的进料阀、设置于所述进料管的进气阀以及用于将进料管与炉体连通的连接接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回转烧结炉还包括收料装置,所述收料装置包括与炉体的出料口连通的收料管、与收料管连通的物料收集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物料收集筒设置有用于防止物料泄漏的过滤装置和用于检测筒中物料容量的料位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炉体包括转动设置于底座的炉筒、用于对炉筒加热的加热装置、围绕炉筒设置的外壳以及用于驱动炉筒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炉筒设置有安全阀和除尘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的一种改进,所述回转烧结炉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一端设置在进料管,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收料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回转烧结炉,具有出料顺畅,出料彻底,不残留余料的优点,同时能够控制炉压,对材料进行高质量正压烧结,烧结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回转烧结炉进料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回转烧结炉烧结状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高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高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1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