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薯垄栽烟“薯烟”间轮作种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20605.0 | 申请日: | 2021-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1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领;王悦华;温烜琳;申洪涛;李豪豪;王艳芳;赵世民;李友军;侯文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2/45 | 分类号: | A01G22/45;A01G22/25;A01G22/15;A01G22/4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薯垄栽烟 薯烟 轮作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薯垄栽烟“薯烟”间轮作种植方法,在起好的甘薯垄上按照两垄甘薯两垄烟草两垄甘薯两垄烟草的模式移栽甘薯和烟草,甘薯移栽采用等距种植模式,烟草移栽采用三角定苗种植模式;甘薯和烟草移栽后按照常规栽培方法管理,甘薯于8月中上旬采收,甘薯采收后,用种植甘薯区域的土壤对烟草的根部进行培土;烟草于同年9月分批次采收烘烤;甘薯采收后,原来种植甘薯的地方空出来,便于烟叶采收操作;下一年种植时,在同一地块上,重新整地、施肥、起垄,甘薯和烟草交换田垄进行种植。本发明使甘薯在薯烟间轮作模式中与烟草处于同等地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间资源,方便采收机械的进出,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达到增产增值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薯垄栽烟“薯烟”间轮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我国的税收和地方收入都有巨大贡献。近年来,由于烟草种植面积不断缩小,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烟草连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烟草是忌连作作物,长期连作会破坏土壤养分平衡,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生态环境和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坏,不利于烟草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烟草生产融入大农业当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我国烟草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甘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尤其是商品薯形态优美,无筋无丝,软糯如蜜,近年来深受人民的喜爱。但是甘薯也是忌连作作物,长期连作会导致土壤理化性状下降,土传病害加重,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轮作能够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确保土壤养分均衡利用,减少矿物元素单一损耗;间作能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充分利用光能,且轮作间作有利于控制虫害、草害,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因此,采用烟薯间轮作的栽培模式使烟草融入大农业当中,有利于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和烟区的可持续发展。常规烟薯间轮作种植模式,是将甘薯直接移栽在两垄烟的垄沟内,甘薯在烟薯间轮作种植模式中处于次要地位,并且常规烟薯间轮作种植模式没有农工机械的支持,操作极为不便。因此,把烟草和甘薯在烟薯间轮作种植模式中处于同等地位,打造“烟-薯”产业综合体模式,更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空间资源和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工机械,方便耕作,并且保证烟草与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推动烟叶产业和甘薯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形成“烟薯融合、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烟叶生产与多元化经营二元增收新格局,对保障烟区烟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薯垄栽烟“薯烟”间轮作种植方法,使甘薯在烟薯间轮作模式中与烟草处于同等地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养分均衡利用,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间资源,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达到增产增值的目的。
本发明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薯垄栽烟“薯烟”间轮作种植方法,具体包括:
(1)施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肥料中纯氮为4kg,氮磷钾比例为1:2:3.5;亩基施腐熟羊粪有机肥150kg、生物炭改良剂80kg;高、低肥力田块分别比中等肥力田块减或增1.0±0.1kg纯氮、减或增50kg腐熟羊粪有机肥;
(2)起垄:用甘薯起垄机起甘薯垄,垄距90cm;
(3)移栽:在起好的甘薯垄上采用2||2间轮作模式种植甘薯和烟草,即按照两垄甘薯两垄烟草两垄甘薯两垄烟草的模式移栽甘薯和烟草,甘薯于4月下旬移栽,烟草于5月上旬移栽;甘薯移栽采用等距种植模式,烟草移栽采用三角定苗种植模式;
(4)甘薯和烟草移栽后按照常规栽培方法管理,甘薯于8月中上旬采收,烟薯共生期85~95天,甘薯采收后,用种植甘薯区域的土壤对烟草的根部进行培土,达到促进烟株根系发育、减少后期烟株倒伏的目的;
烟草于同年9月分批次采收烘烤;甘薯采收后,原来种植甘薯的地方空出来,便于烟叶采收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06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降温涂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输出整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