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输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18291.0 | 申请日: | 2021-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8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夏维玺;丁晓冰;李伟;张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3/06 | 分类号: | B65G13/06;B65G47/52 |
| 代理公司: | 安阳金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0 | 代理人: | 王晖 |
| 地址: | 45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输送 方法 | ||
一种钢筋输送方法,S1:当钢筋捆到达前段输送辊道末端时,启动转台上的转辊;S2:当钢筋的后端到达转台上的停止位时,停止转辊的驱动电机,在停止转辊的驱动电机的同时开启驱动箱一、驱动箱二中的轨道轮A、轨道轮B的驱动电机,S3:转台在驱动箱一、驱动箱二的驱动下分别沿各自的轨道行驶,其中驱动箱一以固定速度V1运行,驱动箱二的运动速度V2则是角度a的函数,S4:当转台与后段输送辊道同向时,驱动箱一、驱动箱二停止;S5:启动转辊,钢筋从转台上输送到后段输送辊道上;S6:转台复位。本方法可在有限空间实现了钢筋转向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生产中的后段输送,特别涉及直条钢筋剪断打捆后需要转向场景下的输送方法,属于钢筋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直条钢筋生产中,按照定尺长度剪切后的钢筋收集成捆,经打包机包扎后,一般均是由带动力驱动的输送辊道输送至指定区域,然后由天车吊装入库。在一些空间受限,尤其是改造项目中,钢筋输送过程中需要改变一定角度才能到达指定区域,因为钢筋成品是长条形捆状,长度一般都是10米以上,所以直线型的输送辊道无法解决钢筋转向问题,在角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弯曲的辊道实现输送,但在角度变化角度的情况下,例如直角转向的情况下,空间布置上不可能通过弯曲辊道实现这种大角度转向,而在生产改造、设备布置中为了节省空间还基本上都是直角转向,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一般是将输送辊道按照一定角度分离开,在转弯处由人工吊装起来,钢筋完成转弯后再放置到后续辊道上继续输送,这种操作至少需要两名专业人员吊装,还存在安全风险,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直条成捆钢筋在转向输送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筋输送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筋输送方法,所述的输送方法用于输送打捆后的直条钢筋,采用钢筋输送装置进行输送,所述的钢筋输送装置包括前段输送辊道、后段输送辊道,前段输送辊道、后段输送辊道均具有带动力的输送辊,所述的前段输送辊道与后段输送辊道的位于不同的方向上,在前段输送辊道和后段输送辊道之间设置有转向输送装置,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包括与前段输送辊道同向的轨道A、与后段输送辊道同向的轨道B,驱动箱一的两侧安装有轨道轮A,轨道轮A位于轨道A上,驱动箱一内安装有轨道轮A驱动装置,驱动箱二的两侧安装有轨道轮B,轨道轮B位于轨道B上,驱动箱二内安装有轨道轮B驱动装置,转台的一端通过竖直方向的轴与驱动箱一之间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竖直方向的轴与驱动箱二之间转动连接,在转台上安装有多个带动力的转辊;输送辊、转辊均采用电机驱动;
所述的转台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长度,当钢筋从前段输送辊道在转台的转辊上停止后,钢筋的前部还有一部分长度位于前段输送辊道末端的一个或多个输送辊上;
所述的轨道轮A驱动装置、轨道轮B驱动装置均采用电机带动减速机驱动,轨道轮A、轨道轮B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
采用如下运行方法:
S1:当钢筋捆到达前段输送辊道末端时,启动转台上的转辊,钢筋在前段输送辊道的输送辊和转台的转辊的作用下向转台后部行进;
S2:当钢筋的后端到达转台上的停止位时,停止转辊的驱动电机,在停止转辊的驱动电机的同时开启驱动箱一、驱动箱二中的轨道轮A、轨道轮B的驱动电机,本步骤中前段输送辊道中位于钢筋下部的输送辊不停止;
S3:转台在驱动箱一、驱动箱二的驱动下分别沿各自的轨道行驶,其中驱动箱一以固定速度V1运行,驱动箱二的运动速度V2则是角度a的函数,两者关系满足:V2= V1 xctga,角a为转台与两个驱动箱转动连接的轴心连线与前段输送辊道运行方向的夹角;
S4:当转台与后段输送辊道同向时,驱动箱一、驱动箱二停止;
S5:启动转辊,钢筋从转台上输送到后段输送辊道上;
S6:驱动箱一、驱动箱二反向运动,使转台复位至与前段输送辊道方向一致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8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