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皮脆嫩型鲜食玉米的育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17781.9 | 申请日: | 2021-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8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史振声;孙淑凤;张喜华;王健;韩金玲;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金色谷特种玉米有限公司;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胡野 |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皮 脆嫩 鲜食 玉米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皮脆嫩型鲜食玉米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种原始材料(2)播种诱导单粒,诱导单粒的获得方法包括先筛选、后诱导和先诱导、后筛选两种;播种诱导单粒,自交获得诱导1代果穗;所述脆性检测筛选方法为:以鲜食期玉米籽粒作为检测样品,用直径1.0mm的测针刺破果皮所用的力(单位:牛)的大小衡量脆嫩性,测定数值小于2.1N。(3)果皮检测和表现型鉴定,获得果皮脆嫩型鲜食玉米自交系。与普通鲜食玉米相比,果皮脆嫩型鲜食玉米的蒸煮品质明显改善,果皮强度测定值明显降低,口性大幅度提高,果皮脆嫩,口感无皮渣;利用果皮脆嫩型自交系与非脆嫩型自交系之间组配,皮渣度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育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皮脆嫩型鲜食玉米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在鲜食玉米中,适口性是衡量品种好坏的最关键指标。适口性也称为口感,顾名思义,是指吃到嘴里时的感觉。关于鲜食玉米的适口性,我国将其定义为蒸煮品质并制定了相应指标,其中主要包括:甜性、糯性、柔嫩性、气味、风味、色泽和皮的薄厚。在这些指标中,甜性和糯性无疑是重要指标之一,但由于遗传简单、资源丰富、性状的选育相对比较容易。而果皮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性状且遗传关系复杂,果皮适口性的改善难度最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鲜食玉米的品质改良其核心是对果皮的改良。果皮的适口性即咀嚼时的皮渣感。果皮适口性良好的品种,咀嚼时给人一种柔软、脆嫩,无皮渣、无纤维的感觉。
相对于胚乳而言,果皮是首先建成和发育的器官。在糯玉米上,鲜食期由于胚乳灌浆尚不充分,干物质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吃起来皮渣感便凸显出来。有些品种当较为成熟时,会随着胚乳的充实皮渣感相对减轻,但是有些品种果皮老化后皮渣更加突出。在甜玉米上,由于胚乳几乎不含淀粉、干物质少、水分大,因此果皮占比相对较大,皮渣感比糯玉米更加明显,特别是超甜玉米。当较为成熟时随着皮的老化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国内外衡量鲜食玉米皮渣程度的定量指标主要是皮渣率和果皮厚度。皮渣率即鲜食期皮渣占整个籽粒的百分率;果皮厚度即鲜食期显微测量的果皮厚度值。许多甜玉米和糯玉米研究表明,皮渣率和适口性与皮的厚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即皮越厚皮渣率越高、皮渣感越重。皮渣率除了受果皮厚度影响以外,还与玉米籽粒大小有关,由于颗粒越小单位重量下玉米粒的表面积越大,即皮渣率越高。无论在鲜食玉米育种还是在生产上,人们都希望品种的皮越薄越好。于是,育种家们千方百计地向薄皮方向选育。研究表明,籽粒表皮厚度和皮含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一般皮占全籽粒干重的6%~10%之间。玉米的果皮厚度受多基因控制,有研究认为至少涉及到8对基因。
然而,从生物学角度讲,玉米皮的薄厚是有一定限度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食玉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种质资源的有限性,因此果皮育种难度越来越大。
研究发现鲜食玉米蒸煮品质的品尝鉴得分并不完全与皮渣率及皮的厚度呈相关关系(负相关)。在某些品尝样品中,常常会出现皮渣率和皮厚度测定值虽然较高,但品尝得分并不一定低的现象。由此推断,玉米果皮可能在脆嫩性方面存在差异,果皮脆嫩会使皮渣含量较高、果皮较厚的品种仍然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得分。受此启发,本研究另辟蹊径,决定从果皮脆嫩性方向开展研究以解决鲜食玉米特别是甜玉米果皮厚、皮渣多这一世界性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果皮脆嫩型鲜食玉米的育种方法,利用果皮强度值进行果皮脆嫩性筛选,指标量化且直接,检测值与适口性密切相关,选择效果好;选育出果皮脆嫩型鲜食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鲜食期品尝适口性(蒸煮品质)显著改善,口感脆嫩、无皮渣感;鲜食期和成熟期的果皮强度值明显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果皮脆嫩型鲜食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育种原始材料
所述育种原始材料包括鲜食玉米杂交种的分离世代,所述鲜食玉米杂交种包括甜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的各种品种,所述分离世代包括F2、F3至Fn分离世代,或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的半成品材料,包括S1、S2、S3至SN,或多个鲜食玉米杂交种品种混合播种和混合授粉所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金色谷特种玉米有限公司;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未经沈阳金色谷特种玉米有限公司;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7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