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15590.9 | 申请日: | 202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7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刘艳昭;陈善勇;余孝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B57/00 | 分类号: | C09B57/00;C07C249/02;C07C251/30;C07C221/00;C07C225/22;C07D295/135;C07D205/06;C09K11/06;G01N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胺基 骨架 快速 长时间 溶酶体 细胞核 靶向 红外 染色 试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如式Ⅰ所示:
所述式Ⅰ中:
R1为C1-C10烷基链或芳香基团;
R2为其中,R为C1-C5烷基链;n为0、1、2或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C3烷基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为C2烷基链;所述n为1或2。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3,6-二溴芴酮和烷基胺溶于第一有机溶剂中,除氧后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催化剂、配体和碱,加热搅拌,得到第一中间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第一中间体加入到含第二有机溶剂的反应容器中搅拌,随后加入草酰氯,浓缩后加入到含有机碱和R1取代的有机胺的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制得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
或将步骤(1)所得的第一中间体加入到含有机碱的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加入三氟甲磺酸酐,随后加入R1取代的有机胺搅拌,制得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
其中,R1为C1-C10烷基链或芳香基团;
烷基胺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为C1-C5烷基链;n为0、1、2或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3,6-二溴芴酮、烷基胺、催化剂、配体和碱的摩尔比为1:(2.2~3.0):(0.05~0.1):(0.08~0.2):(3.0~7.0);所述步骤(2)中第一中间体、草酰氯、有机碱和R1取代的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10.0~100.0):(20.0~50.0):(5.0~20.0);所述步骤(2)中第一中间体、有机碱、三氟甲磺酸酐和R1取代的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8.0~30.0):(5.0~10.0):(5.0~20.0)。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一有机溶剂为乙腈、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甲基亚矾、邻二氯苯、氯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1,4-二氧六环、1,2-二氯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包括双二亚苄基丙酮钯和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步骤(1)中配体包括三叔丁基膦和三正丁基膦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步骤(1)中碱包括叔丁醇钾和叔丁醇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二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乙腈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步骤(2)中有机碱包括三乙胺和吡啶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加热温度为100-120℃;所述步骤(2)中的搅拌温度为0-25℃。
9.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在生物体溶酶体或细胞核内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10.一种近红外荧光造影剂,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胺基芴骨架的快速及长时间溶酶体或细胞核靶向的近红外染色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55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