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13161.8 | 申请日: | 202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3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肖恢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航空运输 托盘 自动化 检测 设备 | ||
1.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其结构包括底框(1)、撑柱(2)、放置架(3),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框(1)共设有三个,所述撑柱(2)共设有三根,三根所述撑柱(2)焊接连接在三个所述底框(1)内侧,所述放置架(3)共设有八根,八根所述放置架(3)下端焊接连接在三个所述底框(1)上方;
所述底框(1)由框体(11)、吸水器(12)、防滑装置(13)组成,所述框体(11)内侧中间焊接连接有撑柱(2),所述框体(11)上方焊接连接有八根所述放置架(3),所述吸水器(12)共设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吸水器(12)嵌固连接在框体(11)下端内部,所述防滑装置(13)共设有四个,四个所述防滑装置(13)分别焊接连接在框体(11)下端外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装置(13)由连接板(131)、膨胀块(132)、防滑条(133)组成,所述连接板(131)内侧与框体(11)下端外环焊接连接,所述膨胀块(132)上端嵌固连接在连接板(131)下端,所述防滑条(133)共设有九条,九条所述防滑条(133)设于膨胀块(132)下端,且防滑条(133)与膨胀块(132)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器(12)由外壳(121)、吸水装置(122)、带动装置(123)组成,所述外壳(121)嵌固连接在框体(11)下端,所述吸水装置(122)左右端焊接连接在外壳(121)内壁上端,所述带动装置(123)外环滑动配合在外壳(121)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装置(122)由挤压器(221)、吸收块(222)、滑套(223)组成,所述挤压器(221)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挤压器(221)外侧分别对称焊接连接在外壳(121)内壁左右侧,所述吸收块(222)上端左右侧分别嵌固连接在两个所述挤压器(221)内侧,所述滑套(223)嵌固连接在吸收块(222)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器(221)由伸缩套(211)、推动块(212)、挤压块(213)组成,所述推动块(212)共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推动块(212)上下端分别嵌固连接在伸缩套(211)内壁上下端,所述挤压块(213)外侧与伸缩套(211)内侧焊接连接,所述伸缩套(211)外侧焊接连接在外壳(121)内壁,所述挤压块(213)内侧嵌固连接在吸收块(222)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212)由弹板(241)、隔块(242)、磨片(243)组成,所述弹板(241)上下端分别嵌固连接在伸缩套(211)内壁上下端,所述隔块(242)嵌固连接在弹板(241)内侧中部与磨片(243)外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213)由块体(131)、滴落槽(132)、滑片(133)组成,所述块体(131)外侧与伸缩套(211)内侧焊接连接,所述滴落槽(132)共设有五个,五个所述滴落槽(132)设于块体(131)内侧下端与滑片(133)上端内侧之间,且滴落槽(132)与滑片(1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片(133)上端焊接连接在块体(131)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航空运输托盘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装置(123)由壳体(231)、滑环(232)、挤压腔(233)、排水道(234)组成,所述滑环(232)焊接连接在壳体(231)外环,所述滑环(232)活动卡合在外壳(121)内壁,所述挤压腔(233)设于壳体(231)内部中心,且挤压腔(233)与壳体(23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挤压腔(233)内壁与吸水装置(122)下端活动配合,所述排水道(234)共设有两组,每组设有五条,两组所述排水道(234)分别对称设于壳体(231)内部左右两端,且排水道(234)与壳体(231)为一体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31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