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制造用注塑成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2209.3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0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奕;毛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宝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3 | 分类号: | B29C45/03;B29C45/17;B29C45/72;B29C45/78;B29C45/40;B29L31/58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王玲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制造 注塑 成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制造用注塑成型设备,包括注塑台、动模座和静模座,注塑台的上端相对动模座与静模座之间的下方开设有下凹槽,注塑台的上端远离动模座的侧边焊接有侧板,侧板相对动模座的一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号电动伸缩杆,注塑台的上端靠近侧板的侧边焊接有连接板,一号电动伸缩杆贯穿连接板的中部,一号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动模座相对连接板的一侧中部,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通过设置缓冲落料机构,内饰件可以通过缓冲落料机构的落料框进行缓冲,避免内饰件直接从高处落至注塑台上造成损坏,并且转动盘的转动可以带动内饰件转动后自动从下方排出,方便排料,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制造用注塑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饰件进行制造时,一般通过注塑成型设备进行加工,在其进行加工时,首先将松散的粒料或粉状成型物料从注塑机的料斗送入高温的机筒内加热熔融塑化,在螺杆的推动下,将熔体注入到低温闭合的模具中,经一段时间保压冷却定型时间后,动模具离开静模具完成开模,可取出加工完成的汽车内饰件。
现有技术下,在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注塑加工时,一般通过卧式或者立式的注塑机进行加工,卧式注塑机进行加工时,汽车内饰件脱模后直接下落没有进行缓冲,容易造成塑料材质的汽车内饰件损坏,而立式注塑机进行加工时,脱模后的内饰件还需要利用工具取下,加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制造用注塑成型设备,解决了卧式注塑机进行加工时,汽车内饰件脱模后直接下落没有进行缓冲,容易造成塑料材质的汽车内饰件损坏,而立式注塑机进行加工时,脱模后的内饰件还需要利用工具取下,加工效率低等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内饰件制造用注塑成型设备,包括注塑台、动模座和静模座,所述注塑台的上端相对动模座与静模座之间的下方开设有下凹槽,所述注塑台的上端远离动模座的侧边焊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相对动模座的一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号电动伸缩杆,所述注塑台的上端靠近侧板的侧边焊接有连接板,所述一号电动伸缩杆贯穿连接板的中部,所述一号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动模座相对连接板的一侧中部,所述动模座相对静模座的一侧下部装配有动模具,所述静模座的底端焊接于注塑台远离连接板的一侧上端,所述静模座相对动模具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模腔且对接模腔与动模具相匹配,所述注塑台的下凹槽内设置有缓冲落料装置,所述缓冲落料装置包括固定盘、冷却盘和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转动连接于固定盘和冷却盘之间,所述转动盘的上端连接有落料框。
优选的,所述注塑台远离固定盘的一侧内部开设有侧腔,所述注塑台的侧腔内设置有通水装置,所述通水装置包括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注塑台的侧腔底壁,所述冷却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冷却水箱的一侧箱壁且延伸至冷却盘内,所述冷却水箱的一侧侧孔中固定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贯穿冷却水箱且延伸至冷却盘内,所述冷却盘内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槽开设于冷却盘靠近冷却水箱的一侧,所述冷却盘靠近冷却水箱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两个通水孔,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相对的通水孔内,所述回水管固定连接于另一个相对的通水孔内,冷却水通入进水管后,通过进水管进入冷却水槽中,冷却水对冷却水槽进行冷却降温后,在水泵的作用下冷却水吸入回水管中,此种方式可以较好的对冷却盘的冷却水槽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冷却盘相对转动盘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转动盘相对冷却盘的一侧焊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转动连接于环形槽内,所述连接环相对冷却盘的一侧表面贴合环形槽的槽壁,冷却盘的温度传递至环形槽中,环形槽的温度会传递至连接环与转动盘上,可以更好的对转动盘进行冷却,使得在汽车内饰件落至落料框时进一步对其进行冷却,提高其硬度,避免硬度不足导致后续传输时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宝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宝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22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梭式烧端炉
- 下一篇:业务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