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阻隔结构的三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4920.4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2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尧;许文天;付琼;张秀梅;刘洋;姚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7/12;B32B27/30;B32B27/08;B32B27/34;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阻隔 结构 三层 生物降解 地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阻隔结构的三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包括:第一层膜,所述第一层膜侧面设置有第二层膜,所述第二层膜侧面设置有第三层膜,所述第二层膜设置在第一层膜与第三层膜之间。该具有阻隔结构的三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乙烯醇薄膜材属于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薄膜的含水率可达30%‑50%,在65%RH,25℃环境下的含湿率也可达4.5%,其气体阻隔性能强,从而第一层膜在分解后并不会污染环境,从而可以增加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期限,可以降低种植成本,然后,进一步被微生物同化,脂肪族聚脂在与尼龙通过胺脂交换后其透明性增大,强度与构成它的主体聚酸胺相近,但伸长率,柔韧性增加,方便在使用时不容易破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阻隔结构的三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
背景技术
生物降解地膜就是能被生物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新型地膜,现有的三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如公开号CN213548726U的一种复合型环保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生物降解地膜层(1)、保水层(2)和复合功能层(3),所述的生物降解地膜层(1)、保水层(2)和复合功能层(3)之间均通过可降解胶进行粘粘,所述的复合功能层(3)是除草剂层(4)和/或肥料层(5)。本发明优点是:1、全生物降解地膜是由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的物质组成的塑料薄膜,该物质主要来源于淀粉、纤维素、壳聚糖及其他多糖类天然材料,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完全为自然界消纳,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阻隔性较差;
2.使用期限较短,增加种植成本;
3.容易破损;
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隔结构的三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三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存在许多缺陷,阻隔性较差影响农植物生长,使用期限较短,增加种植成本容易破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阻隔结构的三层共挤生物降解地膜,包括:
第一层膜,所述第一层膜侧面设置有第二层膜,所述第二层膜侧面设置有第三层膜,所述第二层膜设置在第一层膜与第三层膜之间,所述第一层膜、第二层膜与第三层膜之间连接有粘合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膜与第二层膜之间通过粘合剂构成粘合连接,在生产时粘合剂通过自身粘合性会将第一层膜与第二层膜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膜为PCL聚己内酯材质,且PCL聚己内酯的降解期为6-12个月,聚己内酯材质在土壤和水环境中,6-12月可完全分解成CO2和H2O,从而第一层膜在分解后并不会污染环境。
优选的,所述第二层膜为聚乙烯醇薄膜材质,且聚乙烯醇薄膜材质的降解期为50-100天,乙烯醇薄膜材属于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薄膜的含水率可达30%-50%,在65%RH,25℃环境下的含湿率也可达4.5%,其气体阻隔性能强。
优选的,所述第二层膜与第三层膜之间通过粘合剂构成粘合连接,在生产时粘合剂通过自身粘合性会将第二层膜与第三层膜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层膜为聚酰胺共聚物材质,且聚酰胺共聚物是由脂肪族聚脂与尼龙通过胺脂交换反应而成,脂肪族聚脂在与尼龙通过胺脂交换后其透明性增大,强度与构成它的主体聚酸胺相近,但伸长率,柔韧性增加。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为纤维素材质,粘合剂为纤维素材质,在地膜降解的同时粘合剂可以通过自身纤维素材质同时会进行降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49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