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声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01809.X | 申请日: | 2021-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7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真;张磊;齐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H04R9/02;H04R9/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七星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3 | 代理人: | 丁晓龙;陈磊原 |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声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包括振膜和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导声孔和第二导声孔,振膜在壳体内,且第一导声孔和所述第二导声孔分别位于振膜两侧;当用户佩戴发声装置时,第一导声孔与用户耳道口距离小于振膜与用户耳道口的距离,第一导声孔与第二导声孔的连线和振膜质心与用户耳道口的连线夹角范围小于45°,第二导声孔与所述用户耳道口的距离大于振膜与用户耳道口的距离。当用户佩戴发声装置时,第一导声孔与第二导声孔的连线和振膜质心与用户耳道口的连线夹角小于45°时,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发声装置时的听音音量以及降低远场漏音音量,同时使得发声装置与用户耳朵不产生干涉,提高用户佩戴体验。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要求2020年12月29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号PCT/CN2020/140815的优先权,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开放式音频设备相比传统入耳式耳机具有不堵耳、安全、舒适等优势。将开放式音频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例如,眼镜、VR)相结合,一方面可穿戴设备的结构(例如,眼镜腿)可以作为音频设备的结构依附和支撑;另一方面音频设备可以弥补佩戴传统可穿戴设备功能的单一性。比如,音频设备可以与特殊场景使用的可穿戴设备(例如,骑行专用眼镜、跑步专用眼镜等)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运动中的乐趣,同时音频设备的开放式设计也保障了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音频设备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时会增加可穿戴设备的重量,同时音频设备与耳朵相干涉也会影响用户的佩戴体验。由于人体耳朵结构的影响,直接将音频设备放置在用户耳朵附近,开放式音频设备发出的声音受到耳屏影响,声音无法较好的传输到用户的耳膜处,使得用户的听音音量受到一定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具有较佳的佩戴体验以及较好的听音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包括振膜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导声孔和第二导声孔,所述振膜在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导声孔和所述第二导声孔分别位于振膜两侧;当用户佩戴所述发声装置时,所述第一导声孔与所述用户耳道口距离小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用户耳道口的距离,所述第一导声孔与所述第二导声孔的连线和所述振膜质心与所述用户耳道口的连线夹角范围小于45°,所述第二导声孔与所述用户耳道口的距离大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用户耳道口的距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第一导声孔靠近用户耳道口,第二导声孔背向用户的耳道口,第一导声孔输出的声音和第二导声孔输出满足特定条件(例如,相位差约为180°)的声音,可以形成类偶极子辐射,在远场,第一导声孔输出的声音和第二导声孔输出的声音可以反相相消,从而降低发声装置在远场的漏音音量,防止发声装置输出的声音被附近的人听到;(2)第一导声孔与第二导声孔的连线和振膜质心与用户耳道口的连线夹角范围小于45°,当用户佩戴发声装置时,发声装置不与用户耳朵发生干涉,可以减少耳屏对发声装置输出的声音的影响,提高用户佩戴时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发声装置的示例性框架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另一种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声学单元在不同位置的声压级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声学单元在不同位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声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不同声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不同声学单元的频率响应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1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