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丸和闪光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1668.1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0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李晶;耿力东;伍友成;付佳斌;何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A31/00 | 分类号: | F41A31/00;F42B3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丸 闪光 同步 方法 装置 系统 | ||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每发弹丸的状态不同导致弹丸与闪光之间的同步误差存在不确定性而使试验成功概率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弹丸和闪光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包括:弹丸在触发闪光触发点后击中靶目标时闪光产生设备向靶目标输出闪光;装置包括:时间计算单元;设定单元,用于将在所述速度下弹丸从闪光触发点到击中靶目标所需时间设定为闪光触发点被弹丸触发后闪光的延时输出时间;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闪光触发点被弹丸触发后经过延时输出时间后闪光产生设备向靶目标输出闪光。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弹丸在触发闪光触发点后击中靶目标时闪光产生设备向靶目标输出闪光,实现了闪光与气炮的弹丸的高精度同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丸和闪光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闪光X照相广泛应用于动态试验,用于拍摄撞击、冲击波、冲击形变等试验图像,该类X闪光机的发闪光脉宽极短(ns级),因此必须保证撞击时刻和发闪光时刻精确同步,否则将无法正确拍摄到所需图像,然而弹丸运动是一个几十毫秒级的机械运动,二者时间尺度差异巨大,因此同步具有高度的挑战性,此前的手段大多采用力学方程在给定气炮初始条件(气压、弹丸质量等)之后通过计算出预期弹速,然后用该预测弹速去设置X闪光机时序,在允许较大同步误差的情况下,该方案具备可行性,但是气炮运行每发之间状态不可能完全相同,气压、弹丸质量、内膛闪光洁度等都在发生变化,理论计算无法考虑如此多的变量,因此在纳秒闪光X闪光机照相实验条件下,该方案的同步误差会显著降低试验成功概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每发弹丸的状态不同导致弹丸与闪光之间的同步误差存在不确定性而使试验成功概率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弹丸和闪光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弹丸和闪光同步方法,包括:
弹丸在触发闪光触发点后击中靶目标时闪光产生设备向靶目标输出闪光。
进一步的,弹丸在触发闪光触发点后击中靶目标时闪光产生设备向靶目标输出闪光;包括:
设定闪光触发点被弹丸触发后闪光产生设备延时输出时间t为:
t=H/V
其中,H为闪光触发点与靶目标之间的距离,V为弹丸在炮管末段的速度;
闪光触发点被弹丸触发后经过时间t闪光产生设备向靶目标输出闪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弹丸和闪光同步方法,包括:
计算弹丸在炮管末段的速度下从闪光触发点到击中靶目标所需时间;
将在所述速度下弹丸从闪光触发点到击中靶目标所需时间设定为闪光触发点被弹丸触发后闪光的延时输出时间;
控制闪光触发点被弹丸触发后经过延时输出时间后闪光产生设备向靶目标输出闪光。
进一步的,计算弹丸在炮管末段的速度下从闪光触发点到击中靶目标所需时间,之前,还包括:
计算弹丸在炮管末段的速度,包括:
获取弹丸飞过炮管末段两个不同位置的闪光电测速脉冲信号;
根据所述两个不同位置的距离和两个不同位置产生闪光电测速脉冲信号的时差,计算得到弹丸在炮管末段的速度;
所述两个不同位置均在弹丸的飞行方向上。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弹丸和闪光同步装置,包括:
时间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弹丸在炮管末段的速度下从闪光触发点到击中靶目标所需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16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