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联网与边缘计算的无感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96488.9 | 申请日: | 2021-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4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罗健飞;张飞;夏建军;张满香;周国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美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F7/10 | 分类号: | G07F7/10;G07B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边缘 计算 交互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联网与边缘计算的无感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应用于车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乘客上车的刷卡信息,并获取当前乘客上车时的第一面部数据,其中,所述面部数据包括:面部光学图像、深度图中的一种或组合;将所述刷卡信息与第一面部数据信息进行绑定处理;获取当前乘客下车时的第二面部数据,比对所述第二面部数据与第一面部数据,在二者匹配的情况下,生成对应的第一扣费信息,并将第一扣费信息以及当前乘客的面部数据发送至接收端,以使所述接收端将第一扣费信息发送出去用于当前乘客所刷的下一个刷卡设备进行接收。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公交车的分段付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与边缘计算的无感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公共交通中,乘客支付方式通常是上车刷卡,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多按里程付费的交易方式。
现有的扣费方式中文献号为CN10950926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公交计费系统及方法,包括车载终端、站台终端、移动智能手机和远程服务器;所述车载终端包括第一人脸识别模块以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站台终端包括第二人脸识别模块以及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移动智能手机用于提供用户账户管理并实现移动支付;所述远程服务器根据所述车载终端上传的上车人员身份信息以及所述站台终端上传的下车人员身份信息完成计费核算并通过所述移动智能手机实现移动支付。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取代了现有的传统的支付方式,实现了公交车无卡付费和分段智能扣费,简化了乘客乘坐公交车的繁琐流程,减少了公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大化利用了公交资源。该方案中上下车都需要刷脸,而且还需要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注册,将移动终端与人脸数据绑定后,通过上下车的人脸识别,确认该乘客的上下车行为,并依赖人脸数据与移动终端账号之间的绑定使用手机终端实现支付,且车载终端上的终端需要实时联网。该方案实现的基础是需要实时联网、上下车都需要刷脸,且乘客的移动客户端上安装了相关APP。
但是,应用现有技术时,改变了公交车的乘坐方式,导致部分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不适应这种计费方式,进而可能会在从全额扣费系统切换到按里程付费系统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进而导致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用户无感扣费系统切换的基础上实现分段付费,避免系统切换时产生的混乱,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联网与边缘计算的无感交互方法,应用于车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乘客上车的刷卡信息,并获取当前乘客上车时的第一面部数据,其中,所述面部数据包括:面部光学图像、深度图中的一种或组合;
将所述刷卡信息与第一面部数据信息进行绑定处理;
获取当前乘客下车时的第二面部数据,比对所述第二面部数据与第一面部数据,在二者匹配的情况下,生成对应的第一扣费信息,并将第一扣费信息以及当前乘客的面部数据发送至接收端,以使所述接收端将第一扣费信息发送出去用于当前乘客所刷的下一个刷卡设备进行接收,其中,所述面部数据包括:第一面部数据、第二面部数据中的一种或组合。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当前乘客上车的刷卡信息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车载终端进入信号范围之内,获取换乘乘客的第二扣费信息;
所述获取当前乘客上车的刷卡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乘客上车的刷卡信息,并将所述刷卡信息与第二扣费信息中的卡片信息进行匹配;
若二者匹配,根据第二扣费信息更改对应卡片中的金额;再执行所述将所述刷卡信息与第一面部数据信息进行绑定处理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美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美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64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