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93944.4 | 申请日: | 2021-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6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权;达争尚;郑小霞;张伟刚;李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董娜 |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过 反射率 测量仪 及其 测量方法 | ||
1.一种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光源(1)、起偏器(2)、分光镜(3)、旋转单元、第一探测器(5)、第二探测器(10)和信号单元;
所述起偏器(2)和分光镜(3)依次设置在激光光源(1)的出射光路上;
所述第一探测器(5)位于分光镜(3)的反射光路上,衰减轮盘(4)位于分光镜(3)和第一探测器(5)之间,其包括可旋转的轮盘(41)和设置在轮盘(41)上的多个衰减片(42),各个衰减片(42)的衰减率不相同,每个衰减片(42)均能够旋转至分光镜(3)的反射光路上;
所述旋转单元包括定距转轴(6)、二维扫描机构(7)和环形滑轨(9);定距转轴(6)位于分光镜(3)的透射光路上,且定距转轴(6)的轴线与分光镜(3)的透射光轴垂直相交;二维扫描机构(7)设置在定距转轴(6)上,且能够绕定距转轴(6)旋转;二维扫描机构(7)用于安装被测光学元件(8),且定距转轴(6)的轴线过被测光学元件(8)的迎光面;环形滑轨(9)与定距转轴(6)同轴并设置在定距转轴(6)的外侧;
所述第二探测器(10)能够在环形滑轨(9)上移动;
所述信号单元包括信号发生器(11)和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2),信号发生器(11)用于控制第一探测器(5)和第二探测器(10)同步采集光信号,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2)用于采集第一探测器(5)和第二探测器(10)的光信号,获取被测光学元件(8)的透过率或反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分光镜(3)和定距转轴(6)之间的0°反射附件(14),所述第二探测器(10)移至0°反射附件(14)的后反射光路上,用于实现被测光学元件(8)小角度时的反射率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0°反射附件(14)为分光棱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激光光源(1)、起偏器(2)、分光镜(3)、旋转单元、第一探测器(5)、第二探测器(10)外侧的仪器罩(13)。
5.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
将被测光学元件(8)安装在二维扫描机构(7)上,且被测光学元件(8)的迎光面位于分光镜(3)的透射光路上,并调整二维扫描机构(7)使被测光学元件(8)迎光面与分光镜(3)之间的角度处于工作角度;
2)调节第二探测器(10)位置
当进行透射率测量时,沿环形滑轨(9)滑动第二探测器(10),使其接收经被测光学元件(8)后的透射光;
当进行反射率测量时,沿环形滑轨(9)滑动第二探测器(10),使其接收经被测光学元件(8)后的反射光;
3)测量
信号发生器(11)产生同步信号控制第一探测器(5)和第二探测器(10)同步采集光信号,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2)采集第一探测器(5)和第二探测器(10)的光信号,处理后获取被测光学元件(8)的透过率或反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进行反射率测量,且反射角≤5°时,在分光镜(3)和定距转轴(6)之间插入一个0°反射附件(14),并将第二探测器(10)移至0°反射附件(14)的后反射光路上;
分光镜(3)透射的光束经0°反射附件(14)透射后入射至被测光学元件(8)的迎光面,被测光学元件(8)反射回的光束经0°反射附件(14)反射后,被第二探测器(10)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若被测光学元件(8)的口径大于测试光束口径时,将被测光学元件(8)分为多个子孔径,通过二维扫描机构(7)分别使多个子孔径处于测试光束的透射光路上;
通过步骤2)和步骤3)的方法逐个对子孔径测量,获得各个子孔径的透过率或反射率,对所有子孔径的透过率、反射率分别求平均值,获得被测光学元件(8)的透过率或反射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394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厚板自动探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