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人机群覆盖优化的智能集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2233.5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4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姚媛媛;刘祁;董瑶瑶;乌云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24 | 分类号: | H04W16/24;H04W84/08;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 机群 覆盖 优化 智能 集群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人机群覆盖优化的智能集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析无人机基站覆盖场景,然后部署人机基站,利用A2G信道模型建立无人机基站的实际模型,并计算得出无人机基站的通信最大半径;
步骤二:通过粒子群算法根据无人机基站的现实覆盖场景,进行覆盖算法的编写,再加入人工萤火虫算法,来改进粒子群算法;
步骤三:选用粒子群算法作为主函数使用,并加入适应度函数,得到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的多UAV覆盖算法,适应度函数用来计算无人机基站对任务区域的覆盖面积,其中在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人工萤火虫算法,以形成距离约束粒子群算法;
步骤四:仿真结果分析,通过MATLAB对无人机基站覆盖环境的模拟,将距离约束粒子群算法与PSO算法和进行比较,判断出优化是否成功;
所述距离约束粒子群算法的每次迭代由荧光素更新阶段、移动概率更新阶段、位置更新阶段、邻域范围更新阶段组成;所述距离约束粒子群算法步骤包括有:
步骤一:部署萤火虫,初始化以下数据:萤火虫的荧光素为l0,动态决策域为r0,初始化步长s,邻域阈值nt,荧光素随时间变化的稀释系数ρ,荧光素更新因子γ,动态决策域更新率β,萤火虫感知域rs,迭代次数M;
步骤二:适用度函数J(xi(t))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其中,j∈Ni(t)={j:dij(t)rdj(t),||xj(t)-xi(t)||0}表示无人机基站i的邻居无人机基站的集合,dij表示无人机基站i和无人机基站j之间的欧氏距离,rdj(t)为算法第t次迭代下无人机基站j的决策半径;
步骤三:荧光素更新阶段
单个萤火虫个体的荧光素值计算,如式3-4所示:
li(t+1)=(1-ρ)li(t)-γJ(xi(t+1)) (3-4)
其中,li(t)在t次计算循环后计算出来的荧光素浓度;
步骤四:移动概率
在概率计算阶段,为防止荧光素过界和负值的产生,采用下式来计算移动概率:
步骤五:位置更新
在无人机基站移动的阶段,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为移动步长,取较为合理,经实验得无人机基站之间的最佳距离;
步骤六:邻域范围更新阶段
rdi(t+1)=min{rs,max{0,rdi(t)+β(nt-Ni(t))}} (3-7)
其中rdi(t)表示t时刻第i只萤火虫的动态决策范围且0≤rdi(t)≤rs;
步骤七:将上述步骤改进的算法加入到粒子群算法中得到人工萤火虫算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机群覆盖优化的智能集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在无人机基站处于H高度时,无人机基站的发射功率为Pu,那么用户在地面收到无人机基站发射的功率式(2-1)计算得出
其中:Pdmin为用户在接收到无人机基站通信信号的最小功率,H为无人机基站此时的飞行高度,R为无人机基站通信半径,α为路径损耗指数,ε0为无人机基站通信的信道增益;
由于用户接收到的功率需要大于无人机基站通过损耗后的信号功率,再通过根据式(2-1)可化简无人机基站通信半径
R计算出来的最大值为无人机基站的通信最大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机群覆盖优化的智能集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适应度函数是计算任务区域覆盖比率的算法,适用度函数在粒子群算法中控制适应度值的大小,适应度值影响着粒子的位置更新和速度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22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电气减震装置
- 下一篇:人机交互智能充电设备及其充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