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处理剂及其处理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7218.1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6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禹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凯夫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08 | 分类号: | C09K8/508;C09K8/88;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炳楠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区工华道壹***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处理 及其 处理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处理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20‑40%的纤维材料,20‑40%的粘接剂,10‑20%的填料,余量为助剂。本发明的预处理剂结构稳定,无腐蚀性,返排后地层无残留,对原有储层保护好,伤害小,不影响后期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处理剂及其处理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新增的原油储量中,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量的油田所占比例超过60%,低渗透油田经过初次压裂后,单井产量会逐渐递减,必须依靠重复压裂来提高产量。针对目前常规同井同层重复压裂存在的增油效果较差的问题,开发出了转向重复压裂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特种预处理剂临时封堵前次裂缝,迫使流体转向,从而达到压开新裂缝的目的,该技术极大地增加了油井的泄油面积,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能。
目前常用的井下预处理剂通常包括酸溶处理剂和自分解预处理剂,上述两种预处理剂在使用后,当需要重新打开前次裂缝时,需要预先去除预处理剂。
在去除酸溶处理剂时,需要将酸液泵入井下,使得酸液将预处理剂溶解后,才能重新打开前次裂缝;但是,将酸液泵入井下会对地面设备和井下套管产生腐蚀,影响后期采油生产,增加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同时,酸溶处理剂对原有储层的伤害较大,导致原有储层渗透率恢复值较低,还会影响后期产能。
在去除自分解预处理剂时,需要待自分解预处理剂在井下逐渐分解后,才能打开前次裂缝,该分解过程受井下温度和分解时间的影响,周期较长,不能马上进行后期增产作业,导致作业周期较长,进而增加作业成本;同时,自分解预处理剂难以完全分解,剩余的自分解预处理剂会残留在前次裂缝中,影响后期采油的产量,而且自分解预处理剂也会对原有储层造成较大伤害,导致原有储层的渗透率恢复值较低,影响后期产能。
发明内容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处理剂,包括纤维材料、粘接剂、填料和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预处理剂包括20-40%的纤维材料,20-40%的粘接剂,10-20%的填料,余量为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预处理剂中,所述纤维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25-35%,优选为28-32%,例如22%、26%、30%、34%或3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预处理剂中,所述粘接剂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23-38%,优选为25-30%,例如22%、26%、30%、34%或3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预处理剂中,所述填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13-18%,例如为11%、12%、14%、17%或19%。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预处理剂中,所述纤维材料为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网状纤维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纤维材料包括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网状纤维。
优选地,所述纤维材料的长度为1-2cm,优选为1.2-1.8cm,例如为1cm、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2.0cm。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剂为颗粒结构,所述预处理剂的粒径为0.3-2mm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粒径的混合物,优选为0.8-1.5mm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粒径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当所述纤维材料包括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网状纤维时,所述预处理剂中,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网状纤维的质量百分比可以分别独立地选自6-10%。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剂中,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网状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20-4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预处理剂包括6-8%的碳纤维,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剂中,所述碳纤维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6.5-7.5%,例如为6%、7%或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凯夫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凯夫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7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