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开关的部分极化信号多极化阵列测向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86755.4 | 申请日: | 2021-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7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潘玉剑;崔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陈炜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开关 部分 极化 信号 多极化 阵列 测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开关的部分极化信号多极化阵列测向方法,具体用于减少接收机中的射频链路数以及提高测向精度。本发明方法首先布置多极化阵列,然后基于开关的部分极化信号接收采样,得到多极化阵列各方向极化单元的输出向量,获得多极化阵列各个极化方向输出对应的协方差矩阵,对各个极化方向的协方差矩阵求和,最后基于求和后的协方差矩阵进行测向。本发明方法减少了射频链路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功耗,相对传统测向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本发明方法既可应用于双极化阵列,也可应用于三极化阵列。相比于双极化阵列,三极化阵列可提供更高的测向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对部分极化信号的测向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开关的部分极化信号多极化阵列测向方法。
背景技术
测向技术利用天线阵列估计电磁信号的来波方向,在雷达、通信等军用和民用技术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阵列是由单极化天线组成,但是当信号极化与天线极化不同时会发生极化失配,导致信噪比的损失。因此,为了提高信噪比,需采用多极化天线阵列。目前,多极化阵列测向方法大多假设信号属于完全极化,即信号极化状态固定。但在许多应用场合,比如雷达和电离层通信,信号的极化状态随时间变化,对应的信号属于部分极化。针对完全极化信号的测向方法无法应用于部分极化信号。另外,完全极化信号可视为部分极化信号的一种特例,研究部分极化信号的测向方法更具普遍意义。
针对部分极化信号,已有的报道方法主要采用双极化阵列对信号进行接收和测向。文献1:Shu T,Wang K,He J,et al.Subspace-Based Method for Direction Findingof Multiple Partially Polarized Signals[J].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18,27(1):206-212提出构建一组相关序列来建立一个秩损的协方差矩阵。然后通过空间平滑技术恢复矩阵的秩,再利用MUSIC算法进行测向。文献2:Pan Y,Gao X and XuX.Underdetermined Estimation of Multiple Parameters for Partially PolarizedSignals with Dual-polarized Coprime Array[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21提出将不同天线极化对应的协方差矩阵求和并向量化,然后对向量化后的数据应用零化滤波方法进行测向。但以上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它们都基于对阵列协方差矩阵的精确建模。而当快拍数有限时阵列协方差矩阵只能近似求解,这种情况将会降低测向的性能;第二,他们采用的都是双极化阵列,当信号极化平面和天线极化平面不平行时(对应信号大斜入射情形),双极化阵列仍然存在极化失配问题。
三极化阵列可解决双极化阵列的极化失配问题。但随着天线极化单元的增多,传统的多极化阵列接收架构(即每个天线极化单元配备专用的射频链路)的射频链路数也需同比例增加,这将带来成本和功耗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开关的部分极化信号多极化阵列测向方法。
本发明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步骤(1)布置多极化阵列,所述多极化阵列为双极化阵列或三极化阵列:
在xyz三维直角坐标系中,沿x轴布置由M个相同天线构成的均匀线阵,每个天线即为一个阵元,各个阵元的位置构成向量[0,1,…,M-1]Td,d表示相邻阵元的间距,取d=λ/2,λ为信号波长,[·]T表示转置操作;
双极化阵列中的每个天线包含两个正交极化单元,分别为x方向极化单元和y方向极化单元,每个极化单元有单独的输出,即每个阵元有两个输出端口;
三极化阵列中的每个天线包含三个正交极化单元,分别为x方向极化单元、y方向极化单元和z方向极化单元,每个极化单元有单独的输出,即每个阵元有三个输出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6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