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粉基混凝土粉质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5519.0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古龙龙;王军;田春锋;岳彩虹;马旭东;韩世界;郑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12 | 分类号: | C04B24/12;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欣荣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粉基 混凝土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粉基混凝土粉质增效剂,各组分及其所占重量份数包括:硅粉50‑80份,电石渣粉5‑15份,激发剂3‑8份,辅助组分5‑20份,纳米活性炭5‑15份;所述激发剂为三乙醇胺改性石灰石水泥熟料。本发明所述粉质增效剂可有效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保障混凝土的后期耐久性能;具备匀质、稳定、储存时间长,运输方便,质量保证率高等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粉基混凝土粉质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混凝土中有超过20%的水泥不能充分进行水化反应,只起到填充作用;对于未水化的水泥不能充分发挥强度等优势,导致一定程度的浪费。由于常用减水剂与水泥作用机理的局限性,当减水剂掺量达到某一值时,对混凝土不再发挥其减水作用,导致难以保障其经济效益。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分发挥上述剩余20%水泥的作用,是目前混凝土行业所面临的重点难题与考验。
目前市场也有少量使用液体增效剂来解决此问题,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首先液体增效剂储存不稳定,时间长会沉底失效,达不到增强的效果;其次,液体增效剂通常需要添加多种化学添加剂,容易与常规的混凝土外加剂产生冲突,使外加剂失效;使用液体增效剂常常会改变混凝土水胶比,进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混凝土液态增强剂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含硅粉的粉剂载体助剂,该助剂可有效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保障混凝土的后期耐久性能;具备匀质、稳定、储存时间长,运输方便,质量保证率高等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硅粉基混凝土粉质增效剂,各组分及其所占重量份数包括:硅粉50-80份,电石渣粉5-15份,激发组分3-8份,辅助组分5-20份,纳米活性炭5-15份;所述激发组分为三乙醇胺改性石灰石水泥熟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硅粉的比表面积为17000-18000m2/kg,二氧化硅含量为88-92wt%,烧失量为2.0-3.0%,28d胶砂强度活性为100-105%;采用的硅粉为主要增强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石渣粉为物理活化的电石渣;通过将干燥电石渣进行机械球磨(25-35min)至比表面积为350-400m2/kg而成;其中氢氧化钙的含量为78-88wt%。
上述方案中,所述激发组分通过将三乙醇胺滴加至石灰石水泥熟料,再进行球磨而成;其中三乙醇胺占石灰石水泥熟料质量的0.01-0.03%。
上述方案中,所述球磨时间为60-90min。
上述方案中,所述激发组分的比表面积必须达500-650m2/kg。
上述方案中,所述辅助组分为脱硫石膏,脱硫石膏经初步筛分后,进行机械球磨,采用YXQM型行星式球磨机,球磨时间控制在10-20min,比表面积控制为350-400m2/kg。
上述方案中,所述纳米级活性炭通过将活性炭通过普通机械球磨至粒径为5-200um,再将所得微米级活性炭采用FLEXMILL-LAB NW纳米级湿法研磨机,研磨70-120min,得到粒径为10-100nm活性炭,所得纳米活性炭可有效填充微空隙,并可有效消除普通活性炭对外加剂的吸附作用造成的不利影响。
上述一种硅粉基混凝土粉质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的称取,各组分及其所占重量份数包括:硅粉50-80份,电石渣粉5-15份,激发组分3-8份,辅助组分5-20份,纳米活性炭5-15份;所述激发剂为三乙醇胺改性石灰石水泥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5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