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3D一体式可充电穴位按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84620.4 | 申请日: | 2021-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0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诗筠;许金钢;时亚琴;方志;梅丹华;王楷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H39/00 | 分类号: | A61H39/00;A61N1/44;A61N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等离子体 技术 体式 充电 穴位 按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3D一体式可充电穴位按摩装置,属于人体穴位按摩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壳体,装置壳体的一端安装有回弹悬浮电极,回弹悬浮电极包括绝缘管固定板、高压针固定板和若干个单管悬浮电极,单管悬浮电极包括高压电极、绝缘玻璃管、绝缘盖、弹簧,若干个单管悬浮电极中的高压电极通过导线并联后再由一根导线引出接一个可插拔的导线接线端的公头,高压电极设置在绝缘玻璃管内,且通过铜粉灌满绝缘玻璃管,绝缘盖用于封住绝缘玻璃管的管口,绝缘盖的表面开设有圆孔,圆孔用于高压电极从中穿过。本发明采用回弹悬浮电极,将物理按摩与微电流进行结合,并且回弹悬浮电极为可拆卸式结构,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更换不同的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穴位按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3D一体式可充电穴位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人经常熬夜加班,导致身体疲劳,人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按摩能够帮助人们有效缓解疲劳、减轻压力,穴位按摩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人工按摩需要到专门按摩理疗店进行,人力成本较大、需要的时间久,十分不方便,而等离子态是继固、液、气之后的物质第四态,其体系中富含高能电子、离子、激发态原子、自由基等高能活性粒子,受到了来自新能源制备、环境保护、材料处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专家和工程人员的重视,而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在温和条件下产生的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和接近室温的气体温度,被应用于处理有机薄膜、医疗器具、生物体组织等热敏性材料,生物医学应用是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科研探索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方向,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在空气中产生的紫外光、热辐照、ROS和RNS等活性物质,不仅可以有效地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导致其凋亡,还能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伤口表皮再生、肉芽组织增生和胶原沉淀,在杀菌消毒、止血凝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于细菌和正常组织细胞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以通过优化调控等离子体的参数,在灭活细菌的同时保证健康细胞组织安全;
现有各类按摩装置,结构不同、功能各异,但普遍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便于携带等缺陷,且大多是通过电流对人体某个部位的整片皮肤产生刺激,模拟按摩,但无法对某个穴位精准刺激,尤其针对膝关节、肘关节等不规则部位的穴位,无法精准按摩,没有将等离子体技术与按摩进行结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按摩装置的问题而提供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3D一体式可充电穴位按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3D一体式可充电穴位按摩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一端安装有回弹悬浮电极,所述回弹悬浮电极包括绝缘管固定板、高压针固定板和若干个单管悬浮电极;
所述单管悬浮电极包括高压电极、绝缘玻璃管、绝缘盖、弹簧,若干个所述单管悬浮电极中的高压电极通过导线并联后再由一根导线引出接一个可插拔的导线接线端的公头,所述高压电极设置在绝缘玻璃管内,且通过铜粉灌满绝缘玻璃管,所述绝缘盖用于封住绝缘玻璃管的管口,所述绝缘盖的表面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用于高压电极从中穿过,所述弹簧用于套在高压电极上,且弹簧的一端与绝缘盖接触,所述弹簧的直径规格与绝缘盖的相同;
所述绝缘管固定板的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玻璃管口,若干个所述玻璃管口用于绝缘玻璃管从中穿过,所述高压针固定板的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针孔,若干个所述针孔用于高压电极从中穿过,其中,所述玻璃管口的直径大于针孔的直径;
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直流电源与升压模块,所述直流电源与升压模块电性连接,且升压模块通过高压输出端的母头与所述导线接线端的公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绝缘壳与金属壳,所述绝缘壳设置在金属壳的内部,所述绝缘壳内部设置直流电源与升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46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现场测量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墙体施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