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高铁接触导线与受电弓之间摩擦损耗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4425.1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武;翟金勇;邵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霖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2 | 分类号: | G01N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苏天功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接触 导线 受电弓 之间 摩擦 损耗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高强度高铁接触导线与受电弓之间摩擦损耗的实验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端设有用以放置受电弓组件的实验台板,实验导线安装在转动传输方向与受电弓组件相对的导线输导组件上,机座中设有随导线输导组件同步作用的、模拟高铁行进时左右摆动的横向摆动组件,机座中还设有随导线输导组件同步作用的、模拟高铁遇到颠簸、震动的颠簸震动组件,利用导线输导组件实现闭环内实验导线的高速传输,在有限的操作范围内,快速高效的形成所需摩擦损耗实验研究样本,利用横向摆动组件和颠簸震动组件模拟了高铁车厢行驶中受到的摆动和颠簸震动,提升受电弓组件与实验导线磨损程度,便于高强度高铁接触导线与受电弓之间摩擦损耗实验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是高强度高铁接触导线与受电弓之间摩擦损耗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受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电力牵引机车车顶上,高铁作为一种高速列车,其采用电力驱动,在高速行进的过程中,牵引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为高铁高效、可靠的动力源,因而,高铁的车厢上也配备有受电弓组件,受电弓组件一般采用伸缩式支架支撑其上端的滑板与电接触线接触,受电弓组件尤其使其滑板作为接触部往往不可避免的存在磨损,尤其安装在车速可达300公里/小时的高铁车厢上。
针对受电弓组件的磨损问题,现有各种联机的高清摄像检测组件,还存在如公告号为CN 108981556 B公开的利用截面电阻、电流的方法对磨损情况进行检测的有效方法,然而这些检测都是基于已经长久使用的受电弓,在实验室中对接触导线和受电弓的磨损进行研究时,需要对外部安装使用的受电弓进行采集,对受电弓新结构、新材料的研发造成了较大制约,因而需要一种便于在实验室中开展的对高铁接触导线与受电弓之间的摩擦损耗的进行采样研究的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度高铁接触导线与受电弓之间摩擦损耗的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高强度高铁接触导线与受电弓之间摩擦损耗的实验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端设有用以放置受电弓组件的实验台板,所述受电弓组件的底座固定夹持在实验台板上端面上,所述受电弓组件的滑板通过支撑臂架固定在底座上端,滑板上端接触有实验导线,所述实验导线安装在转动传输方向与受电弓组件相对的导线输导组件上,所述导线输导组件安装在机座上的顶板中,所述顶板通过立架固定设置在机座上;所述机座中设有随导线输导组件同步作用的、模拟高铁行进时左右摆动的横向摆动组件;所述机座中还设有随导线输导组件同步作用的、模拟高铁遇到颠簸、震动的颠簸震动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线输导组件包括驱动辊、一号摩擦工作辊、导向辊和二号摩擦工作辊,所述驱动辊、一号摩擦工作辊、导向辊和二号摩擦工作辊均安装在顶板中,所述实验导线依次环绕安装在驱动辊、二号摩擦工作辊、一号摩擦工作辊和导向辊上形成闭环,所述驱动辊安装在水平设置的第一转动轴上,第一转动轴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一号摩擦工作辊和二号摩擦工作辊的下端伸出顶板外且分别位于滑板的行进方向的前后两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辊和一号摩擦工作辊间设有固定张紧辊,所述导向辊设置在一号摩擦工作辊的上方,导向辊和一号摩擦工作辊间固定设置有水平设置在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端头安装有固定张紧辊,所述固定张紧辊的投影位于导向辊和一号摩擦工作辊的投影外。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摩擦工作辊安装在门型架的下端,门型架连接在伸缩端向实验导线闭环外的张紧气缸,张紧气缸固定设置在顶板中。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实验台板的端头设有转动圈,机座上设有与转动圈相匹配的固定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霖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霖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4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