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82212.5 | 申请日: | 202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亮;赵仲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交水建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陈志军 |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技术 加固 性能 智能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涉及边坡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红外热成像仪;物联网网关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热成像仪传输的监测数据;以及,远程状态监控模块,包括图像采集处理模块、诊评模块和预警模块,所述图像采集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模块传输的监测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监测结果数据,所述诊评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结果数据判断被测边坡区域土体的状态,并对具有危险隐患的状态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所述预警模块用于进行示警。本发明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温度场的变化情况进行非接触式数据监测使得监测结果精度较高、减少了监测的影响因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边坡及滑坡治理工程都是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抗滑桩等加固桩构件作为一种支挡抗滑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边坡及滑坡治理工程中。加固桩之所以能起到很好的抗滑作用是由于桩后土体因为发生不均匀位移而引起土体应力重新分布,进而土体所承受的应力传递至桩体,从而产生土拱效应。可见,抗滑桩等加固桩对边坡的加固性能主要取决于加固桩后土体是否产生土拱效应以及土拱效应产生的程度。因此,通过现场试验获取加固桩处土体的变形状态用以对边坡加固性能进行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试验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现场布设土压力计和位移计等试验仪器对加固区土体应力和应变等物理场进行测试,从应力场与位移场等方面分析土体的变形及受力特征,借此进行边坡加固性能的评估。显然,传统的测试方法通常需要在试验模型中预先埋设试验仪器以进行接触式监测,这使得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受到仪器布置方式、埋设数量、仪器灵敏度等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并且这种接触式的测试,对仪器设备的损耗较大,使得试验成本增加,且仪器的现场布设相对困难,也不易于远程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包括,
红外热成像仪,用于通过红外探测器吸收被测边坡区域土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并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得到监测数据;
物联网网关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热成像仪传输的监测数据;以及,
远程状态监控模块,包括图像采集处理模块、诊评模块和预警模块,所述图像采集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模块传输的监测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监测结果数据,所述诊评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结果数据判断被测边坡区域土体的状态,并对具有危险隐患的状态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所述预警模块用于进行示警。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检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和温度补偿,并通过数据解码使监测数据以热像图的形式呈现。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预警模块包括指令发信装置,所述预警模块内设定有示警阈值,当监测数据中的对应数值超过示警阈值时,所述指令发信装置向外传输示警信号。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红外热成像仪和所述物联网网关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锂电池,所述太阳能锂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红外技术的边坡加固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防水保护盒,所述红外热成像仪和所述物联网网关模块放置在所述防水保护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交水建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交水建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2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