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集气预警防爆作用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2073.6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6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伟;黄鹏;樊鹏飞;王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10/48;H01M50/24;H01M50/249;H01M50/29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 | 严明 |
地址: | 215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预警 防爆 作用 电动自行车 锂电池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集气预警防爆作用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箱、锂电池包和集气模块,所述锂电池包封装在防爆箱的密封的内腔中,所述集气模块安装在防爆箱外侧,所述集气模块包括内部充气后可膨胀展开的袋式或囊式结构的集气袋,其内腔通过集气管与防爆箱内腔相连通,集气袋与集气管可拆卸连接。本发明通过集气袋设置减了废气污染,能够隔绝空气防止爆炸,同时也保证了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的防爆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集气预警防爆作用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包结构。
背景技术
其由于锂电池能量更大,更加绿色环保等多种有点,新国标施行后,电动自行车几乎全部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目前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包通常是将多个电池串和/或并联安装并封装在防爆箱内,然而,相较于不易燃的传统铅酸电池,锂电池由于采用锂金属或锂合金作为正/负极材料、使用废水电解质溶液,导致锂电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高温、过充、短路等极端条件下易发生爆炸,封闭式的电池盒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另外,也有部分电池或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采用泄压阀作为防爆安全措施,通过把锂电池包内的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物直接排出,以达到降低锂电池内的压力的目的,但是挥发的气体和有机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假如锂电池是在高温下失效,排出的气体接触空气或者明火还会发生燃烧爆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易燃易爆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提供一种具有集气预警防爆作用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包结构,旨在解决锂电池失效时释放排出的易燃易爆污染气体接触空气或者明火就会发生燃烧爆炸,不仅污染空气,还会造成驾驶员人员伤亡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集气预警防爆作用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箱、锂电池包和集气模块,所述锂电池包封装在防爆箱的密封的内腔中,所述集气模块安装在防爆箱外侧,所述集气模块包括内部充气后可膨胀展开的袋式或囊式结构的集气袋,其内腔通过集气管与防爆箱内腔相连通,集气袋与集气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袋的袋口处密封且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所述集气袋通过单向阀与集气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集气管在连接防爆箱内腔的一端安装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分别与电磁阀和锂电池包线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开关还通过线缆连接电动车的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防爆箱一侧设有锂电池包的线缆引出口,所述线缆引出口内密封卡设有卡圈,所述卡圈内壁设有倾斜向外的锥形卡筋,所述锂电池包的线缆穿设在锥形卡筋内,并且通过灌充在卡圈内的密封胶与卡圈密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包外侧包裹有阻燃减震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袋为风琴状的折叠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袋为蛇形或Z形的多层折叠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袋为卷曲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袋设于防爆箱上方,集气袋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在集气袋充气膨胀后可被顶开。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袋材质为芳纶、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硅氟橡胶或耐火纤维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集气管连接防爆箱内腔和集气袋,从而能够将锂电池失效时释放排出的易燃易爆污染气体收集到集气袋内,保证了排出的污染气体不会因接触空气或者明火而发生燃烧爆炸,减少了空气中的废气污染和保证了驾驶员人员伤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20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包
- 下一篇:一种攀岩场景模拟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