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波纹的流动加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81650.X | 申请日: | 202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S·舒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格华纳路德维希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00;F24H9/02;F28F3/02;F28F3/06;F28F21/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黄晓升 |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波纹 流动 加热器 | ||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流动加热器,所述流动加热器具有外壳(1)和金属板(6);流动通道在所述外壳(1)中从液体入口(2)延伸至液体出口(3);所述金属板(6)承载电加热电阻,并且所述流动通道沿着所述金属板(6)延伸。根据本发明,规定了所述金属板(6)承载波纹片材(7)并且具有开口(8),所述波纹片材(7)突出至所述流动通道中,待加热的液体可穿过所述开口(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动加热器。从DE10 2017 121 341 B4中已知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流动加热器。
背景技术
流动加热器例如在汽车中为需要的,以加热各种液体,特别地水或含水溶液。汽车的流动加热器的开发的一贯目标为紧凑设计、低制造成本和高效率,使得大量液体可在短时间内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这些目标。
本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流动加热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改进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在本发明的流动加热器中,波纹片材附接至金属板,该金属板承载电加热电阻(例如,电阻层),该板的脊部突出至待加热液体的流动通道中。波纹片材具有开口,待加热的液体可穿过该开口。因此,待加热的液体在流动通道中流动,即在金属板和波纹片材之间流动(也就是说,在波纹片材的脊部内流动),还在背离金属板的波纹片材的侧部上流动(即,在波纹片材的沟槽中流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着改善金属板的散热,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功率密度。
波纹片材的开口允许波纹片材下方液体和上方液体之间的互换。此外,在过热的情况下,开口可防止水蒸气积聚于波纹片材的脊部下方。这是有利的,因为水蒸气将使金属板与待加热的液体热绝缘。
波纹片材可具有正弦横截面。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波纹片材可具有角度横截面,其中脊部具有从平坦沟槽延伸的平坦侧壁。这样,在沟槽中可实现波纹片材至金属板的良好热耦合。
在本发明的有利改进中,规定了金属板由钢制成并且波纹片材由铝基合金(也就是说,主要由例如至少80重量%或更多的铝组成的合金)制成。例如,波纹片材可通过钎焊附接至金属板。波纹片材的开口增加了其柔性,从而可以更容易地补偿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而可能产生的机械应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中,规定了开口布置于背离金属板的脊部的峰部中。在过热的情况下,水蒸气可以以这种方式特别迅速地从金属板中去除。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中,规定了流动通道的初始部段中的开口密度大于流动通道的中央部段的开口密度。当待加热的液体到达金属板时,其可特别迅速地划分成在金属板和波纹片材之间流动(也就是说,在脊部内流动)的一部分,和沿着背离金属板的部分波纹片材流动(也就是说,在沟槽中流动)的一部分。在流动通道的中央部段,在另一方面,较低开口密度为有利的,例如开口密度仅为一半大或更小。在此,开口密度理解为开口表面积和总表面积的商。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中,规定了流动通道的端部部段中的开口密度大于流动通道的中央部段的开口密度。这样,在波纹片材之上和之下流动的液体的两个分量流可快速地和高效地重组。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中,规定了流动通道的初始部段中的开口密度大于流动通道的中央部段的开口密度。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优点通过实施例的实例来解释。其中:
图1示出了瞬时液体加热器的一个实例;
图2示出了图1的剖视图;和
图3示出了瞬时液体加热器的加热板的一个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格华纳路德维希堡有限公司,未经博格华纳路德维希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16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喷嘴及燃气轮机燃烧器
- 下一篇:车载车辆图像采集装置功能符合性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