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9896.3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4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贾振;何嵩;杨东;刘柏寒;赵乐岩;闫东阳;李丛康;孙守斌;周波;陈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保温材料 性能 检测 装置 评价 方法 | ||
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包括保温性能检测管道和检测仪表;安装在生产运行的能源介质输送管道或相关能源介质实验发生装置的输送管道上的疏水门出口处;检测仪表包括安装在保温性能检测管道与疏水门之间的流量孔板、温度补偿电偶和压力变送器;还包括检测管道的入口压力检测变送器、入口温度检测传感器、出口压力检测变送器和出口温度检测传感器;还包括保温材料内表面测温传感器和保温材料外表面测温传感器;通过检测仪表的检测值计算保温材料的热损失。为改进管道保温材料性能检测方法,验证保温材料经济厚度的使用效果,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新型能源介质输送管道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搭建确实可行的检验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石化行业管道保温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冶金、石化企业拥有大量的能源介质输送管道,一些能源介质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管道自身散热,造成极大地热量损失和能级降低,特别是蒸汽输送管道。为了减少这部分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和材料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管道保温材料应运而生。这些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目前使用的硅酸铝纤维制品要低,价格相对较高,其推广应用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受制于使用效果的评价方法不合理。
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在运行的能源介质输送管道上选取一小段,用新型保温材料替换原有保温材料,运行一段时间后利用红外测温仪,或者热成像仪检测其表面温度。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检测出新型保温材料的表面温度,评价其使用效果,但由于红外成像测温技术的检测结果与测量距离和被测物体表面材料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易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影响测量精度,还无法考证较为合理的经济厚度无从考证,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材料投入,制约了新型保温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开发测试精度较高的管道保温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和装置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为改进管道保温材料性能检测方法,验证保温材料经济厚度的使用效果,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新型能源介质输送管道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搭建确实可行的检验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包括保温性能检测管道和检测仪表;所述的保温性能检测管道安装在生产运行的能源介质输送管道或相关能源介质实验发生装置的输送管道上的疏水门出口处;
所述的检测仪表包括安装在保温性能检测管道与疏水门之间的管道上的流量孔板、温度补偿电偶和压力变送器;还包括安装在保温性能检测管道入口处和出口处的入口压力检测变送器、入口温度检测传感器、出口压力检测变送器和出口温度检测传感器;还包括安装在保温性能检测管道的保温材料内表面测温传感器和保温材料外表面测温传感器;
所述的检测仪表均与控制系统相连,由控制系统通过检测仪表的检测值计算保温材料的热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性能检测管道的出口管道上还安装有检测管道出口疏水阀门,所述的检测仪表还包括安装在检测管道出口疏水阀门前后两端的检测装置疏水门入口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装置疏水门入口压力检测变送器,检测装置疏水门出口压力检测变送器,检测装置疏水门出口温度检测传感器;
上述的检测仪表也均与控制系统相连,由控制系统通过上述检测仪表的检测值计算阀门的阻力损失。
所述的一种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装置的方法,为管道保温材料性能的检测及评价方法,具体如下:
1)检测前先将需要检测的保温材料包裹在能源介质输送管道保温性能检测管道上;
2)将检测管道的疏水阀门开启至开度最大值,接着缓慢打开能源介质输送管道安装的疏水阀门,直至疏水阀门全部开启,再缓慢减小装置疏水阀门的开度值,直到装置疏水阀门8过量或者开度值为2%~4%为止;这种开度状态将至少持续2~3个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9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