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水洗的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79199.8 | 申请日: | 202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吕东清;吕向成;姚春苗;张孟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构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15/564 | 分类号: | D06M15/564;D06M13/352;D06M13/358;D06M13/252;D06M15/227;D06M13/355;D06M11/44;D06M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水 紫外线吸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水洗的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和光稳定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溶解;(2)加入纳米材料,继续搅拌溶解;(3)加入聚氨酯、柔软剂,搅拌均匀,得到紫外线吸收剂。所用有机紫外线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和三嗪类化合物的组合,然后与纳米材料协同作用,在抗氧剂、光稳定剂、水性聚氨酯及柔软剂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其抗紫外线的性能,使最终准备的紫外线吸收剂具备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耐水洗、耐磨性能,同时对面料的柔软度、色泽影响较小。此外,该方法操作简单,对应用技术和要求不高,处理成本低,且该紫外线吸收剂适用性广,可广泛用于各种织物,如涤纶、棉纶、锦纶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紫外吸收剂的制备领域,D06N3/00,尤其涉及一种耐水洗的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致使大气层中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使得人们患皮肤病和皮肤癌的几率大大增加,随着人们对防紫外线辐射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能够避免过量的紫外线辐射的高性能防紫外线纺织品要求越来越强烈。
紫外吸收剂是一类能够吸收紫外线并能够将所吸收的能量以破坏性较小的热能的能量形式释放出去的一类物质,从而降低由于材料中光敏物质吸收紫外线产生活性自由基的几率,因而可以对材料本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前国内常见的紫外吸收剂主要为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三嗪等。专利CN02807207.3公开了一种包含三嗪紫外线吸收剂的织物漂洗组合物,紫外线吸收剂选自羟基芳基-1,3,5-三嗪,有效吸收范围为300-400nm,其能与漂洗阶段所用的织物软化剂组合物相容,有效吸附到织物制品上,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专利CN201210560243.1中提到合成的反应型紫外吸收剂UV DTHM中含有聚氯氰活性基团,可以与棉织物的羟基作用形成共价键,达到永久固定紫外吸收剂的作用,增强其抗紫外性能,同时有效提高了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可以反映一种提高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耐光色牢度的方法,其将其复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其紫外吸收性能,而且具有耐磨性和对织物的柔软性影响较小也是人们研究的又一要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耐水洗的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其包括如下组分:
有机紫外吸收剂(5-15份);抗氧剂(2-5份);有机溶剂;纳米材料(1-3份);聚氨酯(3-15份);柔软剂(5-8份);光稳定剂(2-5份);
优选地,所述有机紫外吸收剂选自水杨酸类化合物、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三嗪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水杨酸类化合物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水杨酸-4-叔基苯酯、异丙叉双酚水杨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苯酮类化合物选自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磺酸、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苯并三唑类化合物选自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化苯并三唑(UV-327)、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
优选地,所述三嗪类化合物选自2-(2,4-二羟基苯基)-4,6-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3-溴-5-氯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UV 400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2-(3-溴-5-氯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UV 400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紫外吸收剂优选为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和三嗪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和三嗪类化合物重量比为1-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构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91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