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成像组件的条码识读模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78809.2 | 申请日: | 202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9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沈锦兴;陈圣聪;林小章;苏满华;游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成像 组件 条码 模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成像组件的条码识读模组。采用了双镜头组件与双电路板重叠布局,使得可读景深范围扩大,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缩小了模组的体积。通过瞄准组件射出的瞄准图案在成像中的尺寸与比例得出被采集对象与条码识读模组的距离,开启对应照明光源进行补光照明和图像传感器进行条码图像的采集。采用二次配光的照明方案,实现大角度且均匀性好的近距照明。成像玻璃配套成像垫圈避免图像传感器进灰影响成像,提供缓冲减少装配或碰撞时因为外力对设备造成损坏。成像透镜组件外围连接有成像组件套筒,则可以实现成像透镜组件轴向的位移,有助于镜头的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条码识读的图像采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成像组件的条码识读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条码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大规模应用,一枚小小的条形码在生产物资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物流的盘点、运输中转、分类;商超中的收银、支付;生产过程中零部件的追溯、物料的出入库管理等等均离不开条码的身影。在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传递方面,条码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条码存储的数据容量较大,像QR、PDF417存储的容量轻松突破数百字节,因而可以有效的存储商品/物品的信息资料,其次,由于条码特别是高等级的二维码采用了先进的纠错算法,即使在外包装污损导致条码自身部分损毁的情况下,利用纠错算法还是能够完整的还原出条码自身的原始数据信息。在物流、供应链中采用条码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不但可以有效避免人工输入可能存在的误差,极大的提高了商品/物品流转、流通的效率。
随着条码应用场景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也逐渐开发出不同应用形态的条码识读设备,比如针对商超的条码扫描枪、平台式条码扫描设备;针对物流的穿戴式条码扫描设备、掌上智能终端(PDA)等。一些大型空间下的条码应用,比如大型堆垛环境,物品、设备尺寸较大,高处堆垛的物品或者距离较远的条码或者尺寸较小的条码,普通的条码识读设备可能就存在解码较为困难的情况,主要原因有:成像距离超过有效距离、距离过长导致得不到有效的补光。虽然现有技术中有用到一些双摄像模组,每个摄像模组的有效焦段不同,通常是长焦搭配短焦的设置。但是如何切换两个摄像模组,仍然不够智能,一般是采取两个摄像模组都取图,然后分别送入解码尝试,哪个解码成功,即停止,造成了条码解码耗时较长,而且补光对远距离的条码补光不够,容易照成条码图像较暗,较模糊,从而又影响条码解码处理单元对图像的顺利解码。并且,双摄像系统的照明存方案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点:一是近距照明出现中心亮边缘暗,导致条码图像对比度偏差的问题;二是远距照明角度偏大,照度分散,导致条码图像亮度不够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成像组件的条码识读模组,利用瞄准组件得出被采集对象与条码识读模组的距离,开启对应照明光源进行补光照明和图像传感器进行图像的采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壳体前后的若干开口,所述壳体前部安装的面盖开设有若干开口对应的窗口,所述开口的内部或后方安装有对应的透镜或组件,开口、透镜或组件的配套安装至少都在各自对应窗口的入射光区域的范围内;
电路板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后部,面向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瞄准组件、第二图像传感器、第一照明光源以及第二照明光源;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后方,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信联接;所述第二电路板面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电路板安装后不影响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对图像的采集。采用了双电路板重叠布局,通过连接组件进行数据传输与信号控制,使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缩小了模组的体积。
采用了双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可为广角镜头组件、中焦镜头组件、长焦镜头组件中的一类型或两类型结合,可读景深范围扩大。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通过第二成像透镜组件采集图像数据;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通过第一成像透镜组件采集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的有效像素不高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有效像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88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