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菇种植管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6038.3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廖奕鑫;许书烟;谢泽鑫;王凌铭;季宇轩;盛明智;范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6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陈槐萱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植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菇种植管理方法和系统,包括:配置土质养分传感器矩阵装置和柔性传感器集成装置实时采集红菇环境数据,配置3D深度摄像头定时采集红菇不同生长周期的图像;根据3D深度相机获取的图像信息,计算出红菇不同生长周期的红菇体积;根据红菇环境数据和红菇不同生长周期的红菇体积,建立红菇生长模型,进而计算出优选生长环境参数;根据优选生长环境参数,对不同生长周期的所述生长环境参数设置阈值,若监测到红菇环境数据超出所述阈值,则进行报警提示;根据报警提示,调节控制设备,以使红菇环境数据未超出所述阈值。使得红菇处于一种优选生长环境中,从而实现红菇种植的监测和智能管理的一体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一种农业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菇种植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红菇是一类大型菌根真菌,可食用,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目前,由于红菇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和种植环境要求极其苛刻,而传统种植步骤过于繁琐,需要经过人工测量土壤各种养分含量,以及对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生长环境的监测,在选择合适的土壤和适宜生长环境进行种植。这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办法达到监测和智能管理的一体化,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红菇生产效率、效能、效益的效果,智能化程度非常低,一般都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辅助,对人员的依赖性极强,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监测和智能管理一体化的一种红菇种植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菇种植管理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种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办法达到监测和智能管理的一体化的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红菇种植管理方法,包括:
配置土质养分传感器矩阵系统和柔性传感器集成装置实时采集红菇环境数据,配置3D深度摄像头定时采集红菇不同生长周期的图像;
根据3D深度相机获取的图像信息,计算出红菇不同生长周期的红菇体积;
根据红菇环境数据和红菇不同生长周期的红菇体积,建立红菇生长模型,进而计算出优选生长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优选生长环境参数,对不同生长周期的所述生长环境参数设置阈值,若监测到所述红菇环境数据超出所述阈值,则进行报警提示;
根据所述报警提示,调节控制设备,以使红菇环境数据未超出所述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红菇环境数据,包括采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以及土壤中的氮、磷、钾、pH值、盐分和水分等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设置阈值,包括设置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的上下限以及控制回差,设置土壤中氮、磷、钾、pH值、盐分和水分等的含量浓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报警提示包括屏幕显示、短信报警和邮件报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空调、加湿器、二氧化碳发生器、光照设备和喷洒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南理工学院,未经闽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6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