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虚接快速接线端子用固定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5445.2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宋江保;李阳;李佳东;李铭志;赵凯峰;杨洋;赵勇;王新;刘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虚接 快速 接线 端子 固定 | ||
一种防虚接快速接线端子用固定轮,包括端面,端面旋转的轴心设置固定轴,以及端面上的旋转柄插入孔;所述的端面外轮廓包括四个主方向上的第一指示面,第二指示面,接线面和压接面;相邻的两个主方向上,还包括有过渡面、第一止转面和第二止转面;固定轴到接线面的距离为d1,固定轴到压接面的距离为d3,固定轴到过渡面、第一止转面、第二止转面的距离均为d2,且d1d3d2;过渡面带有沟槽,使压接面旋转到接线面时,在过渡面二次电缆不会受力,防止了二次电缆的移动;压接面部分接触面为齿形,且压接齿具有适当的硬度,不仅增加了导线的压力,而且还给压接齿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本发明的固定轮实现多功能集于一体化,减少了材料和原器件的使用,并实现快速接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二次接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虚接快速接线端子用固定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容量不断增加,需要增添很多电力设备,而这些电力设备都有采样及控制线路,因此不可避免的需要二次接线。
现有接线端子都是采用螺丝压紧,压紧程序都需要人工检验,而且没有压紧指示,因此不仅接线速度慢,而且很容易出现虚接情况,因此有一定的事故隐患。为解决接线和检验效率极低和虚接的问题,亟需一种防虚接快速接线端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虚接快速接线端子用固定轮,解决了接线虚接的问题,提高了接线和检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虚接快速接线端子用固定轮,包括端面1,端面1旋转的轴心设置固定轴2,以及端面1上的旋转柄插入孔3;
所述的端面1外轮廓包括四个主方向上的第一指示面101,第二指示面102,接线面103和压接面104;第一指示面101和第二指示面102之间的端面上设置有旋转柄插入孔3,第二指示面102和接线面103之间是第二止转面107,接线面103和压接面104之间是过渡面105,第一指示面101和压接面104之间是第一止转面106;固定轴2的轴心到接线面103的距离为d1,固定轴2的轴心到压接面104的距离为d3,固定轴2的轴心到过渡面105、第一止转面106、第二止转面107的距离均为d2,且d1d3d2。
所述的压接面104部分接触面为齿形,且压接齿具有硬度。
所述的过渡面105带有沟槽,能够使压接面104旋转到接线面103时,二次电缆不会受力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固定轴到接线面103的距离为d1,固定轴到压接面104的距离为d3,固定轴到过渡面105、止转面1106、止转面2107的距离均为d2,且d1d3d2,有效的实现了接线面103经过过渡面105到压接面104,并且实现了限位。
2.本发明的过渡面105带有沟槽,使压接面104旋转到接线面103时,在过渡面二次电缆不会受力,防止了二次电缆的移动。
3.本发明压接面104部分接触面为齿形,且压接齿具有适当的硬度,不仅增加了导线的压力,而且还给压接齿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
4.本发明实现了多功能集于一体化,减少了材料和原器件的使用,并实现快速接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接面104的剖面图。
图3为压接面104的正视图。
图4为过渡面105的剖面图。
图5为过渡面105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5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