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扁元件的自愈电容器电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5363.8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2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照;庞鹏;王红斌;卞佳音;许宇翔;黄兴;姚成;罗新;曾耀强;邹伟煜;林镜星;王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1G4/228 | 分类号: | H01G4/228;H01G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嘉雯 |
地址: | 5106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扁 元件 自愈 电容器 电极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压扁元件的自愈电容器电极结构,包括:重叠贴合在一起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绝缘,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用于与元件正极连接的第一极板,第二电极上设置有用于与元件负极连接的第二极板。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电容器内部电感,提高电容器的电气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扁元件的自愈电容器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MMC模块中,主要使用自愈电容器作为支撑电容。现有直流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级别一般情况下在2000V~3000V,容量级别从1000μF~15000μF、电流从300A~1000A不等,其电容器容量大,对电感要求较高。
自愈电容器采用金属化膜卷绕而成,相比油浸式电容器,其电感无法通过调节元件连接片的位置进行控制,降低电容器电感以优化导电板的布置方式为主。
目前,现有的自愈电容器的电极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元件两端采用导电板进行引出线。虽然采用导电板作为导线能够对降低电容器元件内部电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电容器内部依然会形成较大的环形电流,造成电容器电感无法有效降低,而且随着容量增大,高度增加,电感会大幅上升,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压扁元件的自愈电容器电极结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压扁元件的自愈电容器电极结构,使得能够有效降低电容器内部电感,提高电容器的电气性能。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压扁元件的自愈电容器电极结构,包括:重叠贴合在一起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绝缘;
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用于与元件正极连接的第一极板;
所述第二电极上设置有用于与元件负极连接的第二极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板交错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极板交错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左右两侧;
位于不同侧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一一对应,使得每相邻两个所述元件的正负极方向相反。
可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元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材料为薄膜绝缘材料;
所述第一绝缘材料的总厚度为0.2mm-2mm。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绝缘铜排。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极板由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凸出部分弯折而成;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极板由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凸出部分弯折而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材质均为紫铜。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均等于所述元件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元件厚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长度均不小于所述元件宽度的二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5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