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电线路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4722.8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2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峰;王珊珊;乔良;梁自力;介文斌;李东涛;赵海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孟州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3 | 代理人: | 郑菊梅 |
地址: | 4547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 线路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线路保护装置,用于保护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内部用于贯穿所述供电线路;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保护管同轴设置,且沿所述保护管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分隔板内侧一体连接,且将所述保护管内部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扇形的安装空间,一个所述安装空间仅用于贯穿一根所述供电线路。供电线路保护装置由保护管和分隔板构成,分隔板将保护管内部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安装空间,每个安装空间贯穿一根供电线路,进而使得保护管内的多根供电线路相互独立部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线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裸露和凌乱的电线的分布,或者其他线路过长的问题,由于现在电子设备较多,线路之间极易产生缠绕的现象,清理起来非常的麻烦。所以需要采用相应的供电线路保护装置,对供电线路进行保护。
但是现有的供电线路保护装置结构比较简单,一般的直接采用 PVC管套接在供电线路外侧,管内的多根供电线路还是会产生相互摩擦,同时不方便使用者的检修。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供电线路保护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供电线路保护装置,用于保护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保护装置包括:
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内部用于贯穿所述供电线路;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保护管同轴设置,且沿所述保护管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分隔板内侧一体连接,且将所述保护管内部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扇形的安装空间,一个所述安装空间仅用于贯穿一根所述供电线路。
优选地,所述保护管由多个弧形板构成,所述弧形板的数量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数量相同,所述弧形板可拆卸的安装于相邻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所述弧形板与两个相邻的分隔板围成了所述安装空间。
优选地,所述供电线路保护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式结构,所述可拆卸式结构用于连接所述弧形板和分隔板,以实现所述弧形板与分隔板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式结构包括卡接板和拉杆,所述弧形板内设置有弧形腔,所述弧形腔处于所述弧形板中部,且贯穿所述弧形板两侧,所述卡接板为弧形结构,且两个所述卡接板对称的滑动设置于所述弧形腔内,所述弧形板的外侧中部设置有与弧形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分隔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板的外侧可突出所述弧形腔并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拉杆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卡接板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处于所述开口内。
优选地,所述卡接槽的底壁上嵌设有第一磁体,所述卡接板的外侧内嵌设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互靠近的一侧磁极相反,两者相互吸引。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通过弧形面连接,所述弧形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供电线路相同。
优选地,所述弧形面上粘接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保护管和分隔板均为多组,多组所述分隔板和保护管首位拼接构成所述供电线路保护装置,相邻两组所述分隔板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块和连接件,所述连接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外侧端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和螺母,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配合螺栓的安装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安装孔与螺母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供电线路保护装置由保护管和分隔板构成,分隔板将保护管内部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安装空间,每个安装空间贯穿一根供电线路,进而使得保护管内的多根供电线路相互独立部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孟州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孟州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47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