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斧足式仿生探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2880.X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3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梁丹;方宁;刘涛;傅云龙;梁冬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B25J19/02;B60F3/00;B62D57/028;B63H1/36;G01K1/14;G01K13/00;G01S15/08;G01S15/9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斧足式 仿生 探测 装置 | ||
1.一种斧足式仿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贝壳壳体(1)以及与所述贝壳壳体匹配的斧足结构(2)、机械手(3)、摆动机构(4)、视觉模块(5)与转向轮机构(6);
所述贝壳壳体(1)包括贝壳下壳体(11)和贝壳上壳体(12)。所述斧足机构(2)与贝壳下壳体(11)后端面相连接,所述视觉模块(5)安装在贝壳上壳体(12)上,所述转向轮机构(6)固定于贝壳下壳体(12);
所述斧足机构(2)包括第一连杆腿机构(21)、中间轮腿机构(22)、第二连杆腿机构(23)、柔性薄膜(24)和斧足固定架(25),所述第一连杆腿机构(21)与柔性薄膜(24)连接,位于柔性薄膜(24)右侧,所述中间轮腿机构(22)与柔性薄膜(24)连接,位于柔性薄膜(24)中间,所述第二连杆腿机构(23)与柔性薄膜(24)连接,位于柔性薄膜(24)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杆腿机构(21)、中间轮腿机构(22)、第二连杆腿机构(23)、柔性薄膜(24)通过斧足固定架(25)固定在贝壳下壳体(11)内;
所述第一连杆腿机构(21)和第二连杆腿机构(23)具有相同的结构,都包括腿机构(211)和舵机一(212),所述腿机构安装在柔性薄膜(24)内,所述舵机一(212)与腿机构(211)的连杆三(2113)相连接;所述中间轮腿机构(22)包括棘轮机构(221)和中间固定架(222);
所述腿机构(211)包括连杆一(2111)、连杆二(2112)、连杆三(2113)、连杆四(2114)、连杆五(2115)、连杆六(2116)、连杆七(2117)、连杆八(2118)、连杆九(2119)、连杆十(21110)、连杆十一(21111)、连杆十二(21112)、连杆十三(21113);各连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形成转动副;连杆三(2113)在舵机一(212)的带动下可绕舵机一(212)的中心做圆周运动;连杆十一(21111)和连杆十二(21112)交点处与柔性薄膜(24)表面粘结,可带动柔性薄膜(24)摆动。
所述棘轮机构(221)包括摇杆(2211)、棘爪(2212)、棘轮(2213),所述摇杆(2211)与中间固定架(222)连接,所述棘爪(2212)固定连接在摇杆(2211)上;
所述机械手(3)包括固定座(31)、支架(32)、大臂(33)、小臂(34)、二指夹具(35),所述固定座(31)安装在贝壳下壳体(11)上,所述支架(32)固定于固定座(31),所述大臂(33)安装在支架(32)上,所述小臂(34)与大臂(33)铰接,所述二指夹具(35)与大臂(33)相连接,用于物体的抓取;
所述摆动机构(4)包括连接杆一(41)、推杆电机(42)、连接杆二(43)、活塞(44)、腔体(45)、喷管(46)和固定杆(47),所述连接杆一(41)与贝壳上壳体(12)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二(42)与贝壳下壳体(11)相连接,所述推杆电机(42)一端连接连接杆一(41)与连接杆二(43),另一端连接活塞(44),所述腔体(45)套在活塞(44)上,所述固定杆(47)固定在腔体(45)上,所述喷管(46)与腔体(4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斧足式仿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模块(5)包括固定支架(51)和摄像头(52),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在贝壳上壳体(12),所述摄像头(52) 安装在固定支架(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翼龙载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机构(6)包括右轮(61)、轮子连接杆(62)、固定板(63)、舵机三(64)和左轮(65),所述轮子连接杆(62)安装在贝壳壳体(1)的连接处,所述右轮(61)安装在轮子连接杆(62),所述固定板(63)垂直固定于轮子连接杆(62)、所述舵机三(64)固定在固定板(63)上。
4.一种斧足式仿生探测装置的应用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3所限定的斧足式仿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在陆地爬行时,斧足机构(2)内的第一连杆腿机构(21)在舵机一(212)带动下做往复摆动。其中,连杆三(2113)在舵机一(212)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带动连杆十一(21111)和连杆十二(21112)往复摆动,实现第一连杆腿机构(21)的前进功能;第二连杆腿机构(23)与第一连杆腿机构(21)运动过程相同,在舵机带动下做往复摆动;中间轮腿机构(22)中的棘轮(2213)可随着装置的整体运动而滚动;第一连杆腿机构(21)、中间轮腿机构(22)、第二连杆腿机构(23)共同运动,带动转向轮机构(6)运动,进而实现装置整体的爬行运动;转向轮机构(6)在舵机三(64)的配合下可以左右转动,进而实现转向控制。
在水下游动时,斧足机构(2)通过快速往复摆动带动柔性薄膜(24)在水中往复摆动,为整个装置提供摆动浮力;摆动机构(4)的推杆电机(42)向左运动时,带动活塞(44)向左运动实现抽水功能,当电机向右运动时,活塞(44)向右运动,使得喷嘴喷水,整个装置可利用反作用力进行前行;在需要进行抓取动作时,先通过视觉模块(5)采集到物体图像信息,然后机械臂(3)开始运动,通过二指夹具(35)抓取物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28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丁基苯酞在制备治疗路易体痴呆的药物中的用途
- 下一篇:一种多足协同仿生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