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全双工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1404.6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9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盛彬;胡丽蓉;季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45 | 分类号: | H04B7/145;H04L25/02;H04L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重构 智能 表面 双工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的全双工(FD)通信技术,实现设备与设备(D2D)连接。本发明提出的基于RIS的全双工通信方法,可使通信双方在相同的物理资源上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提高了系统频谱效率。通过RIS单元选择,可构造更适合全双工通信的传播环境,降低误码率。除了只反射的RIS,适用于下一代通信系统的RIS还包括可同时反射和透射的新型RIS,带有部分射频链路(RF)的混合RIS等,本发明的单元选择和虚拟星座图方法也可适用于这些RIS。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实现全双工(Full Duplex,FD)通信的技术,可提高系统容量,属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进入商用阶段,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G)的研发拉开了序幕。6G将以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强安全的形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类通信需求,潜在的研究方向包括太赫兹通信、人工智能、超大规模MIMO技术以及可重构智能表面技术等。可重构智能表面由精心设计的电磁单元规则排列组成,这些电磁单元通常由金属、介质和可调元件构成。通过控制电磁单元中的可调元件,以可编程方式更改反射电磁波的电磁参数,例如相位和幅度。RIS通常放置于基站与用户之间,通过调整每个反射单元的参数改变入射信号的相位,使得经其反射后到达用户的信号同相叠加,增强接收信号的功率。与传统中继通信相比,RIS无需射频(RF)链路,不需要大规模供电,在功耗和部署成本上都将具有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中的自干扰消除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曾经被认为实现复杂度太高的全双工技术,正成为未来6G解决通信流量增长与频谱资源匮乏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与传统的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不同,全双工技术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上同时收发信号。因此,FD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消除自身的干扰。目前,通过在传输域、模拟域和数字域的算法,总体上可以消除上百分贝(dB)的自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多数FD系统的实用需要。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全双工通信技术,使相互距离较远的用户能建立连接,并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同时收发信息。为了消除自干扰,通过设置参数γA和γB,对反射单元进行选择,构造更适合FD传输的无线信道环境,有效降低了接收端的误码率,提高了系统容量。本发明计算复杂度低,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器件,可用于不同类型的RIS系统。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RIS上的单元进行选择,可使通信双方在相同的物理资源上同时收发信号,提高系统容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一种快速可靠、实现复杂度低的发送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步骤1)、用户A发送导频,基站控制智能表面依次开启第1到M个单元,每次只开启1个,并将开启单元的反射系数设为1,用户B不发送也不接收信号;
步骤2)、根据发送的导频,用户A依次估计其与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其中m=1,2,...,M,并将信道参数反馈给基站;
步骤3)、用户B发送导频,基站控制智能表面依次开启第1到M个单元,每次只开启1个,并将开启单元的反射系数设为1,用户A不发送也不接收信号;
步骤4)、根据发送的导频,用户B依次估计其与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其中m=1,2,...,M,并将信道参数反馈给基站;
步骤5)、基站依次计算和并将满足或的单元序号m,存储为集合S;
步骤6)、基站控制智能表面,关闭集合S以外的单元,并将集合S内的单元的反射系数设为其中αm为的相角;
步骤7)、用户A和用户B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1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