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复杂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71181.3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9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詹泽东;吴亚军;严焕榕;赵爽;王勇飞;詹国卫;段永明;吴铬;王启颖;邓伟飞;邓美洲;毕有益;牛娜;陈俊;刘露;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8/214;G06N3/0499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任晓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复杂 致密 高效 开发 量化 综合 评价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复杂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灰色关联度算法从气井合理产量影响因素中选出气井合理产量的主控因素;S2、将气井合理产量主控因素作为输入,将气井合理产量作为输出,依托于神经网络构架,建立复杂气藏综合评价定量预测模型,获取气井合理产量主控因素与气井合理产量预测值之间的关联关系,关联关系用于进行复杂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定量化综合评价。本发明的气藏综合评价方法更为全面和完备化,同时采用灰色关联与神经网络构架新的评价模型,弥补了传统的气藏综合评价以定性为主的缺陷,使得气藏综合评价标准的建立更具指导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复杂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以气藏静、动态描述为基础的气藏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一直是气藏高效评价与开发的热门话题。目前常用的气藏综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地质精细研究、测井综合评价、地球物理多属性预测以及气藏工程等多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依托于气井无阻流量为核心的产能评价体系,在通过定性或半定量的方式明确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分专业多因素组合模式建立气藏综合评价标准,落实评价与开发有利区,实现气藏风险最小化的滚动评价与开发模式,以期实现气藏开发效益最大化。
例如牟兰昇等通过对吐哈油田柯柯亚下侏罗统气藏分别开展小层精细对比、构造特征分析、沉积微相研究以及储层条件剖析并分项得出了该气藏的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牟兰昇,万剑英,李作全,等.北部山前带柯柯亚气藏综合评价及建议[J].吐哈油气,2011(04):17-21),总体以定性为主;常永松以气藏工程为指导,从气井生产动态逆向结合气藏地质,从构造、沉积、储层物性多个方面开展了伏龙泉气藏综合评价及措施挖潜研究(常永松.伏龙泉气藏综合评价及措施挖潜研究[J].中国石油石化,2016,000(0z1):202-202.),以定性和半定量化为主;再者黎华继等采用砂体精细划分、沉积微相精细描述、砂体构型精细刻画、成岩相精确描述与储层微观参数定量分类评价综合研究方法对川西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开展了综合评价(黎华继,严焕榕,詹泽东,冯英,向宇.川西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精细评价[J].天然气工业,2019,39(S1):129-135.),也采用的不同层级的定性和半定量化为主。
一方面随着气藏开发的深入开展,常规气藏日趋衰竭,非常规气藏已逐渐成为石化能源潜力接替区,常规的分学科、分领域为主体模式下的气藏分类评价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复杂气藏高效开发的需要;同时随着气藏开发从规模化开发向效益化开发的转化,传统的无阻流量为体系的产能评价难以准确表征气井效益,如何利用新方法、新技术表征与预测气井效益化水平以及实现气藏综合评价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化研究成为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
总体上看,传统的学科、分领域的分类气藏评价模式降低了多学科之间的耦合性,突出了精细化的研究思路与高效协同,但是却忽略了各个学科之间不同气藏评价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例如针对致密甚至超致密气藏工程改造方式及储层改造参数对影响气井产能的气藏地质因素具有补偿作用,目前的产能评价模型和气藏综合评价方法很难将这种补偿性作用考虑进去,而且同一学科或领域中针对气藏评价因子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分析也往往是基于简单的单因素关联分析,进一步忽略了评价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效益化的气藏开发模式的逼近,也对气藏的评价提出了风险分析评估的要求,常规的分学科、分领域模式下的多级分类评价标准的笼统叠加往往产生类间的交叉性和非系统性,人为的主观性往往对气藏综合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如何系统性地科学地建立定量化的气藏综合评价模型直接决定了气藏开发的风险性与高效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11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