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粉器和除粉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70420.3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5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蒋宇;岳巍;宋宇宸;宋少光;王勇;刘灿刚;王喜全;董奇;汪洋;刘益弘;李芳玲;王思博;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13/10 | 分类号: | B29B13/10;B07B4/02;B07B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粉器和除粉方法,涉及塑料粒子用除粉器技术领域,所述除粉器包括外送风通道、粒子输送通道和除粉通道,其中,所述除粉通道竖向设置,所述除粉通道的下端封闭设置,且,上端具有出风口;所述粒子输送通道和所述外送风通道均同向螺旋缠绕在所述除粉通道的外侧,每圈所述粒子输送通道与所述除粉通道通过多个第一通风通道连通,每圈所述外送风通道和对应圈的所述粒子输送通道通过多个第二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粒子输送通道的上端具有进料口,且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外送风通道的下端具有进风口,且上端封闭设置。该除粉器的除粉率为95‑99%,除粉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粒子用除粉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粉器。
背景技术
塑料粒子是指颗粒状的塑料,包括通用塑料(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工程塑料(如尼龙、聚四氟、聚碳有机硅等)和特种塑料(如热固性塑料、功能高分子塑料等),塑料粒子生产过程一般需要经过造粒、筛分、气力输送、掺混、储存、包装等工序,并最终形成颗粒状塑料产品,在上述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细粉、拉丝和碎片等粉尘,拉丝和碎片可通过上游的淘析系统有效去除,而细粉则会混合在塑料粒子中或静电吸附在塑料粒子的表面,从而降低塑料粒子产品质量和等级,同时会引起包装、仓储、运输及下游用户生产等环节中的粉尘爆炸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除粉器和除粉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塑料粒子中的粉尘,提高了塑料粒子的产品质量和等级,排除了粉尘爆炸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粉器,所述除粉器包括外送风通道、粒子输送通道和除粉通道,其中,
所述除粉通道竖向设置,所述除粉通道的下端封闭设置,且,上端具有出风口;
所述粒子输送通道和所述外送风通道均同向螺旋缠绕在所述除粉通道的外侧,每圈所述粒子输送通道与所述除粉通道通过多个第一通风通道连通,每圈所述外送风通道和对应圈的所述粒子输送通道通过多个第二通风通道连通;
所述粒子输送通道的上端具有进料口,且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外送风通道的下端具有进风口,且上端封闭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风通道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粒子输送通道所输送的粒子的最大尺寸。
进一步地,每圈所述外送风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除粉通道的距离大于对应圈的所述粒子输送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除粉通道的距离。
进一步地,每圈所述外送风通道的中心线高度低于对应圈的所述粒子输送通道的中心线高度。
进一步地,每圈所述粒子输送通道与所述除粉通道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45°。
进一步地,每圈所述粒子输送通道与所述除粉通道的中心线的夹角为30-40°
进一步地,所述除粉器还包括内送风通道,所述内送风通道与所述粒子输送通道同向螺旋缠绕在所述除粉通道的外侧,每圈所述内送风通道设置于对应圈的所述粒子输送通道和所述除粉通道之间,每圈所述内送风通道与所述除粉通道连通,每圈所述内送风通道与对应圈的所述粒子输送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风通道连通,所述内送风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均封闭设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粉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除粉器进行除粉,所述方法包括,
将塑料粒子加入粒子输送通道的进料口,同时向外送风通道的进风口送风;
所述外送风通道中的空气由第二通风通道进入粒子输送通道,并与所述粒子通风通道中的粒子作用带走粉尘;
带有所述粉尘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通道进入到除粉通道,并从所述除粉通道的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粒子的最大尺寸<15mm,所述粉尘的粒径≤5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0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改进EMD的MLR油井产量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管高铝热镀锌工艺





